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遭受侵略的历史,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略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材料一 侵略的步伐
注:图2地名加横线(如江宁)表示这场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材料二 耻辱的场景

材料三 “文明”的罪行
问题一:材料一中,图1和图2分别是近代哪场战争的形势示意图?
问题二:材料一中,图1战争的发起者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图2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于哪一年被迫签订了哪一条约?
问题三:材料二中,图3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的签订有何影响?
问题四:材料二中,图4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的签订与哪一场战争有关?材料三中,图5所示建筑物在哪场战争中被毁坏?
问题五:材料三中,图6所示场景反映了哪一场战争罪行?写出两位在该场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将领。图6所示场景反映的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遭受侵略的历史,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略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材料一 侵略的步伐
注:图2地名加横线(如江宁)表示这场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材料二 耻辱的场景

材料三 “文明”的罪行

问题一:材料一中,图1和图2分别是近代哪场战争的形势示意图?
问题二:材料一中,图1战争的发起者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图2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于哪一年被迫签订了哪一条约?
问题三:材料二中,图3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的签订有何影响?
问题四:材料二中,图4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的签订与哪一场战争有关?材料三中,图5所示建筑物在哪场战争中被毁坏?
问题五:材料三中,图6所示场景反映了哪一场战争罪行?写出两位在该场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将领。图6所示场景反映的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探索救国之路。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摘自《___________》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但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自觉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自《洋务运动史》
材料三 经过了中法、中日两次的战役,中国人既受了这样一番教训,自然会转变态度,着眼在政治方面,另谋一个改造的方案,于是有打着“变法自强”的旗子来改革政治的“维新党”出现。
——摘自顾颉刚、王钟麟《中国史读本》
材料四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问题一:材料一中下划线部分应填写的内容是什么?该文件是哪一历史事件的纲领性文件?
问题二:材料二中洋务官僚们的预期目的是什么?列举两位洋务官僚的代表。
问题三: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评价洋务运动。
问题四:材料三所描写的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探索?这次探索的性质是什么?这次探索有何历史意义?
问题五:材料四是哪一政党的政治纲领?该政党的性质是什么?孙中山后来将此纲领阐发为什么?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探索救国之路。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摘自《___________》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但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自觉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自《洋务运动史》
材料三 经过了中法、中日两次的战役,中国人既受了这样一番教训,自然会转变态度,着眼在政治方面,另谋一个改造的方案,于是有打着“变法自强”的旗子来改革政治的“维新党”出现。
——摘自顾颉刚、王钟麟《中国史读本》
材料四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问题一:材料一中下划线部分应填写的内容是什么?该文件是哪一历史事件的纲领性文件?
问题二:材料二中洋务官僚们的预期目的是什么?列举两位洋务官僚的代表。
问题三: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评价洋务运动。
问题四:材料三所描写的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探索?这次探索的性质是什么?这次探索有何历史意义?
问题五:材料四是哪一政党的政治纲领?该政党的性质是什么?孙中山后来将此纲领阐发为什么?
2.选择题- (共30题)
5.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某次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某次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7.
历史上,国际联盟把开始虎门销烟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将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即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近代中国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A.魏源 | B.林则徐 | C.左宗棠 | D.李鸿章 |
8.
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年—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师大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九龙司 | B.香港 | C.香港岛 | D.台湾 |
14.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指示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以上材料表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谋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 B.进一步修改殖民条约 |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 D.割占更多的中国领土 |
15.
干支纪年是古代的纪年方法,在近代仍用于纪年记事,如1898年戊戌变法。按照此纪年法,戊戌之后纪年当为“己亥(1899年)、庚子、辛丑、壬寅”。清李希圣所著《庚子国变记》记叙庚子年发生的大事。《庚子国变记》记载的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1.
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为适应形势的变化,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C.辛亥革命后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终结。 |
D.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
23.
孙中山曾高度评价某次革命事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蜇之人心,乃大兴奋。……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是役”是指
A.萍浏醴起义 | B.安庆起义 | C.黄花岗起义 | D.武昌起义 |
26.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它”指的是
A.《清帝退位诏书》 | B.《中华民国约法》 |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D.《大总统誓词》 |
28.
1875年洋务派开始创办新式海军,到1894年分别建成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水师,共有船舰六七十艘。这表明近代中国
A.海防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 B.举办洋务已经取得一致共识 |
C.军事实力已经匹敌欧美 | D.海军建设旨在保护海外贸易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