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国别 | “租借地” | “势力范围” |
俄国 | 旅顺、大连 | 长城以北和新疆 |
德国 | 胶州湾 | 山东 |
法国 | 广州湾 | 广东、广西和云南 |
英国 | 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和附近岛屿(今统称“新界”)、威海卫 | 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一部分 |
日本 |
| 福建 |
分析:(1)该情境出现在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2)该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怎样的影响?
(3)情境反映出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时局”?
2.
中国近代史既然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史,还是一部学习西方的探索史。让我们共同探究晚清时期的这三部历史。
(列强的侵略)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艰难的探索)
材料二: ……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注: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可以勤远略(注:远方的国防战略事务)。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三: “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仅仅)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孙中山考察英国心得
材料四: “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
(人民的抗争)
材料五:义和团民谣:“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举出一例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
(3)材料三中孙中山认为欧洲列强社会存在着不足,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材料四中孙中山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什么理想目标?
(4)从材料五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
(5)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各阶层人民奋起反抗。请举资产阶级抗争的史实。
(列强的侵略)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艰难的探索)
材料二: ……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注: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可以勤远略(注:远方的国防战略事务)。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三: “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仅仅)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孙中山考察英国心得
材料四: “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
(人民的抗争)
材料五:义和团民谣:“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举出一例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
(3)材料三中孙中山认为欧洲列强社会存在着不足,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材料四中孙中山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什么理想目标?
(4)从材料五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
(5)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各阶层人民奋起反抗。请举资产阶级抗争的史实。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师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二: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材料三: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是由哪位皇帝颁布的诏书?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伟大的历史功绩。
(3)材料三是首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的誓词。为“巩固中华民国”,这位临时大总统颁布了哪一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时是指这场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它们分别指什么?
材料一: 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师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二: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材料三: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是由哪位皇帝颁布的诏书?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伟大的历史功绩。
(3)材料三是首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的誓词。为“巩固中华民国”,这位临时大总统颁布了哪一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时是指这场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它们分别指什么?
2.判断题- (共5题)
3.选择题- (共26题)
10.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
B.《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
C.日军占领旅顺后,制造了大屠杀 |
D.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
11.
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
A.西方侵华史 | B.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 D.中国人民探索史 |
13.
在签订《马关条约》后,法国政界出现了一个议论:“我们的机器也可搬运到中国去。”此议论的出现和条约的哪项内容有关( )
A.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D.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
15.
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这份纲领性文件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 B.《资政新篇》 | C.《北京条约》 | D.《明定国是诏》 |
16.
黄遵宪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马关纪事》、《台湾行》反映的是列强对中国的哪一次侵略战争?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甲午中日战争 |
18.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段话的观点(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 B.肯定了中国抗击侵略的正义性 |
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 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战争起因 |
19.
《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A.开设工厂 |
B.割占土地 |
C.增辟通商口岸 |
D.获得赔款 |
20.
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
A. 舰船数量的劣势 B. 洋务运动的贡献
C. 甲午战败的原因 D. 维新变法的成效
A. 舰船数量的劣势 B. 洋务运动的贡献
C. 甲午战败的原因 D. 维新变法的成效
22.
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B.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
C.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
D.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
24.
胡适是中国提倡白话文运动的“第一人”,他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一篇文章被誉为“文学革命发难的第一声”,该文章是( )
A. 《敬告青年》 B. 《文学革命论》 C. 《文学改良刍议》 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A. 《敬告青年》 B. 《文学革命论》 C. 《文学改良刍议》 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5.
徐州煤矿开采已有九百年以上的历史,但到十九世纪八十年才采用比较先进的新式方法进行生产,从而挤入了近代化的行列。与“徐州煤矿挤入近代化”相关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26.
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一书中,作者写到:“变法本身在中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洋务运动是中国第一次变法,它的毛病很多,但不能说它不行,甚至是失败。整体上说洋务运动是有成绩的……”,以下不应作为其“成绩”的是( )
A.洋务派以学习西方生产技术为主 | B.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
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D.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教育 |
28.
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
29.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1300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收购。这反映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
A.无力与外国企业抗衡 | B.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
C.极大提高了国防力量 | D.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
30.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讨论戊戌变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
B.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故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
C.戊戌变法由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失败 |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
31.
1916 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袁世凯死了。” 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窃取了胜利果实,建立了( )
A.封建统治 | B.殖民统治 | C.北洋军阀统治 | D.帝国主义统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5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