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初中名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528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8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 19 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 19世纪 60 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 70 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企业中。……到 1914 年,增加到100 万人以上。到 1919 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 200 万人以上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 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
……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材料三:6 月 3 日,北平军阀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工人、商 人也参加到示威群众中来。……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1)材料一认为,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何时?从 1914 年到 1919 年,其 人数有何新变化?
(2)新文化运动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据材料二,归纳其主要影响。
(3)五四运动首先爆发在何地?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6 月 3 日”前后,五四运动的主力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的改良运动,是一部分推进皇帝的高级知识分子(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制度变革上的一次尝试。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泰西之所以富强,横绝地球者,不在其炮械军兵,而在其学 校,今日振兴之策,首在育人才。”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于教育……国之强弱,视人才为转移。
材料三: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对北大进行了教育改革。蔡元培认为: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他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明确这一宗旨,并为师生创 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他对学生提出抱定(求学)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长三 点要求,并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他说:“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则,(遵)循 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北大还确立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原则。在他的努力下,北 大出现流派纷呈、学术繁荣的局面,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来到北大任教,《新青年》也从上海迁到北京。
(1)材料一中“1898  年的改良运动”是指什么历史实践?这次“制度变革”的尝 试有没有成功?这一历史事件在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梁启超提出了什么主张? 这一主张在百日维新内容中有什么 具体表现?(举出 1 例即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蔡元培在北大推行的教育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回答两点即可)
3.
阅读材料,简要回答。
材料一: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学习)日本治体……十年而图霸 定矣。”
材料二:孙中山在阐释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后总结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 福,因不愿少数满族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 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统治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 制,但新建立的政体有名无实。这是由于辛亥革命并没有使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 随之消亡,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1)材料一中康有为主张中国学习日本的什么政治体制?当时中国的政治体 制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政治革命在同盟会革命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它实际上是要 求在中国建立什么政治体制?这一体制在本质上与康有为主张的政治体制都属于什么性质?
(3)材料三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有名无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部分有识之士开始筹办洋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编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洋务军事企业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折冲周旋之际,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保卫“利权”之想。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編自《中国近代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哪两大类?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积极作用。

2.选择题(共21题)

5.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④①③②B.④③①②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
6.
与下面漫画有关的历史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
C.《虎门条约》D.《天津条约》
7.
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中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A.战争爆发于1894年,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
B.黄海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威海卫战役中,南洋舰队全军覆没
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8.
按照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②金田起义爆发
③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④天京陷落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9.
中国近代历史上领导虎门销烟的是林则徐,他在虎门销毁的“烟”是
A.香烟B.茶叶C.烟枪D.鸦片
10.
下面的卡片是一位八年级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根据卡片判断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D.《瑷珲条约》
11.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A.关天培战死炮台B.圆明园惨遭洗劫
C.左宗棠收复新疆D.义和团火烧教堂
12.
“趁火打劫”意思是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泛指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的权益。这一成语用于描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哪一国家的侵略行径最合适
A.英国B.法国C.俄国D.日本
13.
1901年,李鸿章上奏朝廷:“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国家)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剧,薄海惊心。”“上年事变”指的是 (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
近代史上,“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曾被作为清政府的“义务”写进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人民的正当权利和自由,这一规定出自(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二十一条”
15.
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因此,中国民族的觉醒由1300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宣告于世是一点都不奇怪的。”“公车上书”的历史背景是( )
A.鸦片战争的炮声B.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
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D.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16.
在一个纪念馆,展示了一份下图所示的文献资料。如果你是一名讲解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介绍:这是某政党机关刊物的书影,该刊物促进了
A.戊戌变法运动的发展B.辛亥革命的发展
C.新文化运动的发展D.五四运动的发展
17.
湖北省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会让我们联想到中国近代历史上的
A.萍浏醴起义B.武昌起义
C.黄花岗起义D.安庆起义
18.
20世纪40年代,有一批食品在市场上销售,其生产日期是民国三十年十一月,保质期三年。这批食品的保质期到
A.1944 年 11 月B.1943 年 11 月
C.1941 年 11 月D.1945 年 11 月
19.
舆论宣传推动近代中国革命的迅猛发展。下列著作中不属于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是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革命军》
C.《猛回头》D.《天演论》
20.
下图所示是某同学查阅到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的封 面,封面书名有一处被墨水覆盖,难以辨认。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部文献是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D.《资政新篇》
21.
1918年5月,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刊登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上,该小说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他”是
A.陈独秀B.胡适C.鲁迅D.***
22.
“七月南湖水涟涟,烟雨楼台雨如烟……云将收雾将散,湖面上升起引航的帆……”对 于歌词中蕴含的历史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七月南湖”召开的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在“南湖”的“红船”上决定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
C.“云将收,雾将散”意为青年学生登上舞台,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引航的帆”喻意为中共一大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顶峰,号召“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是( )
A.义和团运动B.五四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24.
“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材料所反映的这一历史事件体现出的核心精神是( )
A.爱国主义B.艰苦奋斗C.开拓创新D.乐观主义
25.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①③②④D.④③①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