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屈辱、抗争、牺牲、觉醒、希望、光明在中国近代交织,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某校学生就《回望历史砥砺前行》为主题进行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屈辱与反抗并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自那时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資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材料二 下图。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发生在哪次侵华战争期间?除此次侵华战争之外,北京城还在哪次侵华战争中遭受大洗劫?
(3)列举近代中国人民“反入侵”的重大史实两例。
(困惑与希望交织)
材料三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4)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城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
材料四 下图。

(5)上图人物主要领导了哪一次伟大的运动?这场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污秽与崇高辉映)
材料五 下图。

(6)图1人物使中国进入什么时期?面对其倒行逆施,以图2为阵地在思想领域兴起了哪一运动?这场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
(7)图3人物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高举哪一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材料六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我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七 下图。

(8)材料六的斗争口号出自哪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性质是什么?
(9)材料七是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这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选举谁为中央局书记?
(回望历史 砥砺前行)
材料八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0)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屈辱与反抗并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自那时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資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材料二 下图。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发生在哪次侵华战争期间?除此次侵华战争之外,北京城还在哪次侵华战争中遭受大洗劫?
(3)列举近代中国人民“反入侵”的重大史实两例。
(困惑与希望交织)
材料三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4)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城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
材料四 下图。

(5)上图人物主要领导了哪一次伟大的运动?这场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污秽与崇高辉映)
材料五 下图。

(6)图1人物使中国进入什么时期?面对其倒行逆施,以图2为阵地在思想领域兴起了哪一运动?这场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
(7)图3人物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高举哪一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材料六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我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七 下图。

(8)材料六的斗争口号出自哪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性质是什么?
(9)材料七是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这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选举谁为中央局书记?
(回望历史 砥砺前行)
材料八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0)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2.选择题- (共29题)
2.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繁荣的封建文化更是引领世界文明进程。但近代中国落伍了。造成近代中国落伍的内外原因有
①腐朽封建制度的阻碍
②列强的侵略与掠夺
③封建统治者封闭保守、固步自封
④中华民族创新源泉枯竭
①腐朽封建制度的阻碍
②列强的侵略与掠夺
③封建统治者封闭保守、固步自封
④中华民族创新源泉枯竭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5.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揭示出义和团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政治腐败,激起人民反抗 |
B.清政府加强了反帝斗争 |
C.山东、直隶下层百姓生活困难,进行反清活动 |
D.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激化 |
6.
在一次校内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示关键词:“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王”,参赛选手根据这些提示,可以判断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洪秀全 | B.李秀成 | C.杨秀清 | D.石达开 |
8.
下图是在“中国第一镇”——虎门镇的一座双手拦腰折断一杆鸦片烟枪的巨型雕塑《较量》,与这座雕塑反映的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 | B.林则徐虎门销烟 |
C.《南京条约》的签订 | D.虎门炮台失守 |
10.
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A.《南京条约》 |
B.《瑷珲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1.
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这份纲领性文件是( )
A.《临时约法》 | B.《资政新篇》 |
C.《北京条约》 | D.《明定国是诏》 |
12.
“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5.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材料中孙中山评价的武装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 | B.安庆、绍兴起义 | C.黄花岗起义 | D.广西镇南关起义 |
17.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 | B.新文化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洋务运动 |
19.
“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民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 )
A.新文化运动兴起 | B.义和团运动兴起 |
C.国民大革命兴起 | D.辛亥革命兴起 |
21.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引文中“杰出人物”是指
A.魏源 | B.曾国藩 | C.洪秀全 | D.詹天佑 |
22.
某小组确定的学习主题是“洋务运动”。下列选项与该主题直接相关的有
①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
②废除科举制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
④建成了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
①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
②废除科举制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
④建成了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23.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此人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
26.
1910年春,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
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中国共产党 D. 中国国民党
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中国共产党 D. 中国国民党
27.
它首次在中国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国会政治、政党政治、舆论监督政府等民权政治,变人治为法治的尝试由此正式开端。替代文中“它”最恰当的是()
A.中国同盟会 | B.武昌起义 |
C.中华民国 |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
29.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B.五四运动的爆发 |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D.中华民国的成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