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材料二: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三:试问,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袭击,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利用传教伪善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能不痛恨他们吗?
(2)“往事惊心泪欲潸”中的“往事”指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件史事?这一史事对中国有何影响
(3)请问英国人、法国人……等疯狂镇压”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何恶劣影响?
(4)通过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材料二: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三:试问,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袭击,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利用传教伪善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能不痛恨他们吗?
——列宁《对华战争》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的是指哪次战争?“界碑”含义是什么?(2)“往事惊心泪欲潸”中的“往事”指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件史事?这一史事对中国有何影响
(3)请问英国人、法国人……等疯狂镇压”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何恶劣影响?
(4)通过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2.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思想解放的历史,也是一部探索抗争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中国近代三个条约的部分内容
(1)阅读材料,依次写出三个条约的名称。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中国人民革命打开了通路
材料三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事件?具有怎样的性质?该事件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又有什么关系?
材料四 中共一大召开后一年,也就是1922年7月,一批心怀远大理想的革命志士再次汇聚上海,召开了为期八天的中共二大。中共二大在党史上承前启后,诞生了许多“第一”:第一次提出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党的统一战略思想——民主联合战线的思想;第一次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宣言》等。在全国各地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其中“学党章党规”中的“党章”,就发源于中共二大,第一部党章从这里“走”出。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二大制定的党的最低革命纲领是什么。
材料一 下面是中国近代三个条约的部分内容
A.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
B.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设工厂、设立领事馆及输入各种机器 |
C.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中国人民革命打开了通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材料三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事件?具有怎样的性质?该事件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又有什么关系?
材料四 中共一大召开后一年,也就是1922年7月,一批心怀远大理想的革命志士再次汇聚上海,召开了为期八天的中共二大。中共二大在党史上承前启后,诞生了许多“第一”:第一次提出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党的统一战略思想——民主联合战线的思想;第一次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宣言》等。在全国各地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其中“学党章党规”中的“党章”,就发源于中共二大,第一部党章从这里“走”出。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二大制定的党的最低革命纲领是什么。
2.选择题- (共26题)
3.
中共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不包括
A.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
B.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 |
C.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革命的指导思 |
D.革命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
5.
有一位外国人手中有四部反映清朝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是
①《鸦片战争》
②《末代皇帝》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①《鸦片战争》
②《末代皇帝》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 | B.④②①③ | C.①③④② | D.④③②① |
6.
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
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 B.赔款白银4.5亿两 |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D.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7.
“北地终招八国兵,金城坐被联军毁。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颜事洋鬼。”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①火烧圆明园
②义和团运动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辛丑条约》的签订
①火烧圆明园
②义和团运动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辛丑条约》的签订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8.
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下列内容不属于该条约的是( )
A.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C.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
D.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
9.
1919年在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到:“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说的“罢学风潮”和“政治问题”分别是指
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共诞生 |
B.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爆发 |
C.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
D.五四运动、中共诞生 |
10.
1912年1月6日,《时报》发表了一幅名为《元宵庆贺灯》的漫画,其中一个灯笼上写着“总统万岁、共和万岁”。这是为了庆祝


A.同盟会成立 |
B.武昌起义成功 |
C.中华民国建立 |
D.新文化运动开始 |
11.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下列《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哪项内容最能体现英国这一意图( )
A.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
C.赔款2100万元 |
D.领事裁判权 |
14.
中国第一座匾额专题博物馆——洛阳匾额博物馆2009年4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其中包括左宗棠在内的许多名人题写的珍贵匾额(见下图)。今天人们纪念左宗棠,是因为他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


A.在虎门率军抵抗英军 | B.率领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C.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 D.抗击日本对台湾的侵略 |
16.
2004年4月,中国保利公司以3000万港元的巨额资金,从某拍卖行购回原圆明园大水法前十二生肖中的虎头、牛头、猴头,受到国人的称赞。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是什么事件中流失海外的()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7.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自强”的具体做法是创办
A.轮船招商局 |
B.汉阳铁厂 |
C.湖北织布局 |
D.江南制造总局 |
18.
“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大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材料中的“滇黔独立”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辛亥革命 | B.护国运动 |
C.北伐战争 | D.二次革命 |
19.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20.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A.师夷长技 |
B.实业救国 |
C.民主科学 |
D.救亡图存 |
21.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它”高举的旗帜应是
A.自强求富 |
B.民主科学 |
C.三民主义 |
D.实业救国 |
23.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此人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
24.
孙中山(1866~1925年)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在“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 | B.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
C.开展革命活动,准备武昌起义 | D.创办黄埔军校,准备出师北伐 |
25.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但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们可以杀戮,但不可低头”后人将之归结为五四精神。那么你认为五四精神的实质是
A.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 | B.永不言败的斗争精神 |
C.誓死力争的爱国精神 | D.知难而进的无畏精神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