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高新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523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1

1.综合题(共3题)

1.

   读图观察,回答问题。

某班兴趣小组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设计了下面的年代尺,请你仔细观察,然后回答问题。 

(1)在时间点A和D,中国分别发生了什么大事?它们分别对中国历史有何重大影响?

(2)根据相关信息判断年代尺左侧图片中的人物是谁?如果把他放入年代尺,可以与哪个时间点对应并说明理由。

(3)如果把“孙中山”的图片放入年代尺,可以与哪两个时间点对应并说明理由。

2.
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ion 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一处遗迹流下一段痛苦的记忆) 

材料二 如下图 (圆明园)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允定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如后:东面之线,系崇文门大街,图上十、十一、十二等字;……南面图上系十二、一等字,此线循城墙南址随成垛而画。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英国人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2)材料二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历经哪次惨痛的遭遇?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哪一条款说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读史使人明智,通过以上材料,对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美好生活有什么启示?
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逐渐“觉悟”经历的发展阶段。与材料中“伦理的觉悟”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在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判断题(共6题)

4.
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在内容上的共同之处是割地赔款,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步加深。( )
5.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
6.
根据近代某条约规定,“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山海关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各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材料中描述的现象与甲午中日战争直接有关。
7.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表明帝国主义对华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8.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说明洋务运动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
9.
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后被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

3.选择题(共15题)

10.
“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在朝鲜战胜中国、确立了自己的优势,接着又完全吞并了这个国家。”这场战争是(  )
A.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C.九一八事变D.卢沟桥事变
11.
京津陷落后,西方列强虽没有把慈禧太后列为“祸首”,却以另一种方式“惩办”了她,把她赶出了深宫,使她在仓皇“西狩”途中亲尝了颠沛流离之苦的滋味,几乎丧尽了皇太后昔日的威严,给慈禧太后造成此影响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的北伐B.英法联军进入北京
C.义和团在北京的发展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
对联的内涵往往带有对时事的绝妙讽刺。近代史上的某次谈判中,伊藤博文出上联相难:“上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李鸿章对曰:“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这里“帝王度量”是指(  )
A.设立外务部B.割让香港岛C.割地赔款D.拆毁大沽炮台
13.
陈旭麓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因在“这场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4.
“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场战争(  )
A.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B.使中国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15.
“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大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材料中的“滇黔独立”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辛亥革命B.护国运动
C.北伐战争D.二次革命
16.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两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
A.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甲午中日战争
17.
“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师夷长技D.民生主义
18.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 )
A.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B.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C.建立了中华民国D.推翻了封建制度
19.
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革命都是“单独政治革命”,均未触及“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艺诸端”,对中国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材料反映陈独秀(  )
A.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
B.号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C.割裂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
D.主张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相结合
20.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该规定颠覆了(  )
A.“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也”
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天下为主,君为客”
21.
如下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  )
A.公元1912年B.公元1918年
C.公元1919年D.公元1920年
22.
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中国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B.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23.
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24.
“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大励,冒死以进。滇黔独文意豁然。”材料中“滇黔独立”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A.辛亥革命B.二次革命
C.北伐战争D.护国战争

4.填空题(共3题)

25.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以“求富”为口号,在上海创办了_________。《马关条约》割______、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6.
1851年1月,_______在金田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提出“________”的口号。
27.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________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1907年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______在绍兴准备策应,被捕遇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6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