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第二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历史期中试卷(附答案)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523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6

1.综合题(共3题)

1.
近代中国饱受列强欺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做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 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在“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中一次战争?在这期间中国人民抗争的史实有哪些? (举出一例)
材料二  1900年春,西方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组成联军2000多人,从天津向北京进犯,8月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携带光绪皇帝西逃。
——八上课本
(2)材料反映了什么事件?签订了什么条约?
(3)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2.
[贵阳改编]面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探求适应时代巨变的生存之路。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图二的企业是在中国近代哪次运动中出现的?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处于什么地位?

(2)图三中的“康有为”领导了哪一场变法?这次运动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改编自华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二,说说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4)近代化狭义是指的是国家的工业化。广义则是指与国家的工业化相适应的实现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致于社会生活的民主化的过程。结合所学,指出符合“世界潮流”的政治、经济代表性事件各一例。
3.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此神州事事新,再无皇帝管人民。”
(1)中国历史上最早采用“皇帝”称号的是谁?哪一事件使中国从此“再无皇帝管人民”了?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清政府,建设民国……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1903年在檀香山的一次演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做了哪些努力?
(3)如何科学的评价辛亥革命一直是历史学界争论的问题。
观点一: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国家和社会进步。
观点二: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要求:任选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说明理由。)

2.选择题(共15题)

4.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④①③②B.④③①②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
5.
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这里所说的“无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是( )
A.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帝国主义国家组成八国联军,悍然发动侵华战争
C.中国完全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6.
(题文)以下条约中有割让领土内容的是( )
①《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7.
义和团最重要的作用是( )
A.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对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8.
1840年英军封锁珠江口;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
A.西方侵华史B.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D.中国人民探索史
9.
“中国带着首都被占领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我们苦难深重的祖国啊,在穷凶极恶的列强面前,赤裸着孱弱的身躯”这指的是( )
A.火烧圆明园B.黄海大战C.签订《马关条约》D.签订《辛丑条约》
10.
在下面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哪几次攻进了北京城,并大肆抢劫(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11.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构成了近代化探索的一条艰辛之路,这四条探索的道路虽然各有特色,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下面哪个选项是他们的相同点
A.都向西方学习
B.都努力创办军事工业
C.都在寻求变法维新
D.都接受“三民主义”
12.
初三(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小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
A.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B.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3.

The weather in Kunming is warm. The temperature always stays                  zero all year round.

14.
南京临时政府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 )
A.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B.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反帝和实现国内民族平等
D.不提倡普遍平等的人权
15.
下列对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B.三民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C.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D.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16.
据台湾《联合报》(2004年11月13日)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认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是基于孙中山( )
A.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B.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17.
1916 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袁世凯死了。” 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窃取了胜利果实,建立了( )
A.封建统治B.殖民统治C.北洋军阀统治D.帝国主义统治
18.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①③②④D.④③①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