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垦利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6514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5

1.综合题(共3题)

1.
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野蛮入侵,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有的深重灾难。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光时,二十年,英吉利,开香港;到咸丰,第六年,打广东,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到光绪,甲午年,日本国,来打仗,我国败,失台湾
——1903年发行的《爱国三字书》
(1)材料一列出的史实分别对应哪几场中国近代遭受的列强侵华战争?
(2)请你分别写出“开香港”“失台湾”的条约名称及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
材料二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3)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了什么条约?此条约中的哪一条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该条约又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4)你认为近代史上中国主权屡屡丧失的根源在哪里?
2.
近代以来,莘莘学子求新知于世界,学成归来,报效祖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1年,饱受西方列强坚船利炮欺凌的清政府,作出了一个堪称“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的决定:派遣幼童留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
(1)材料一中,清政府派遣幼童留美是在哪场运动推动下作出的决定?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材料二 近代,中国留学生是革命群体中十分重要的一支,而在这些留学生中最出名的要属孙中山先生。孙中山留学过许多国家,待的时间比较长的主要是美国、英国和日本三个。……留学的经历,使他开阔了眼界,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思想,更重要的是了解中西方的差距,更加坚定了投身民主革命之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后创立什么新的学说?该学说首先成为哪一场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这场革命运动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党员及早期高层架构基本上由四部分人组成:一是以陈独秀、李大钊、李达、李汉俊、董必武、林伯渠、彭湃为代表的早期留日生。二是瞿秋白、罗亦农、王一飞、刘少奇、任弼时等俄国培养的革命骨干。三是以蔡和森、周恩来、赵世炎、李维汉、李富春、向警予为代表的旅欧勤工俭学生。四是张国焘、邓中夏、***、何叔衡、陈潭秋等未留过学的国内先进知识分子。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请举出材料三所列归国留学生在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直接参与的革命活动一例
(4)综上所述,近代以来,留学生先后在哪些层面求新知于世界?
3.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素尔兹·伯里的笔下,长征是“前所未有”的事;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诗中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并写出“远征”的起止时间。请回答“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红军“远征”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韩国媒体对中国电视剧《长征》的评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制造的奇迹,不理解长征精神,就不能理解中国,就无法同中国进行充分的交流。”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什么是长征精神?
材料三 八十多年前,党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党渡过了幼年时期,走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这次会议开始了以***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附会议会址图)

(3)“这次会议”是指  。为什么说这次会议是“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2.选择题(共26题)

4.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资产阶级革命时代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5.
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6.
晚清的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寻求“富同强兵”之道,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兴办近代工业;主张塞防和海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建议设立新疆行省。此人是( )
A.林则徐B.李鸿章C.左宗棠D.邓世昌
7.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1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1853 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    )
A.西安B.永安C.南京D.安庆
8.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9.
2016年1月,经我国考古专家考证鉴定,在辽宁丹东附近海域发现的一艘沉船就是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这一考古成就可直接用于研究
A.黄海大战B.辽东战役C.威海卫战役D.廊坊之战
10.
(题文)他,历史上褒贬不一:他数次代表清政府屈膝投降,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他在中国兴办洋务,创海军建企业,探索自强道路,他应是
A.李鸿章B.曾国藩C.左宗棠D.奕䜣
11.
“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2.
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这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  (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中法战争
13.
《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大变局”是指()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封建社会
D. 中国完全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
14.
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A.虎门销烟
B.圆明园遗迹
C.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的宝座上
D.日军在旅顺的暴行
15.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16.
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空白方框处应填(  )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
17.
梁启超坚信“变者,天下之公理”;严复认为“不变一言,决非天运。”表明两人都主张
A.维新变法B.以夷制夷C.推翻帝制D.否定孔教
18.
下列哪一报刊的创办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A.
B.
C.
D.
19.
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
B.
C.
D.
20.
下列各项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
A.民族B.民主C.民权D.民生
21.
胡适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
A. 君主立宪时代 B. 民主科学时代
C. 民主共和时代 D. 尊孔复古时代
22.
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都属兔,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称作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下列有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陈独秀1915年在北京创办了《青年杂志》
B.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D.陈独秀和胡适都在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3.
长征途中,***率领红军出奇制胜,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A.四渡赤水
B.强渡大渡河
C.飞夺泸定桥
D.翻雪山过草地
24.
1919年5月24日,青州举行了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万人大会,各界代表历数帝国主义罪行,一致声极北平学生爱国运动。这表明当地的五四运动
A.工人阶级是主力军B.其产党员起了领导作用
C.群众基础较为广泛D.运动中心开始转向农村
25.
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该漫画(下图)反映的人类记忆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6.
阅读书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在下图书籍中最可能出现的故事情节是
A.义和团在廊坊围困侵略军
B.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接着攻占汉口和汉阳
C.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贺胜桥
D.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
27.
《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
A.爆发了五四运动B.成立的中国共产党
C.发动辛亥革命D.建立了中华民国
28.
“日头一出(就)红又红,朱德来会***;两军会师(就)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啰)功!”这首江西民谣中的“朱德来会***”发生在()
A.南昌起义前夕
B.秋收起义后
C.第五次反“围剿”中
D.遵义会议后
29.
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曾国藩B.康有为C.邹容D.陈独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