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513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7

1.综合题(共3题)

1.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西方列强的侵略史和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在年代尺上写出A、C、D三次列强侵华战争的名称,B战争爆发前后,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一国家?
材料二:

(2)读材料二图表,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呈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3)材料三中的“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块界碑”?
2.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来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咋样的,便象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
材料四: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1)材料一中“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指什么?被这场运动所“忽略”的西方文明中“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的结果如何?
(3)材料三体现了谁的思想?除民权主义外,三民主义还包含哪两方面内容?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试举一例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材料四中所说的“树墩”所进行的努力。
3.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70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企业中。……到1914年,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
——《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 6月3日,北平军阀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工人、商人也参加到示威群众中来。……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何时?从1914年到1919年,其人数有何新变化?
(2)材料二认为新文化运动与学生爱国运动是什么关系?据材料二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
(3)材料三所述是哪个事件?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2.选择题(共30题)

4.
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
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白银4.5亿两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5.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
2016年1月,经我国考古专家考证鉴定,在辽宁丹东附近海域发现的一艘沉船就是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这一考古成就可直接用于研究:( )
A.平壤战役B.辽东战役C.威海卫战役D.黄海大战
7.
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因素。综合下图中的要素,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 )
A.虎门战役
B.鸦片战争
C.收复台湾
D.虎门销烟
8.
下图是近代某次侵华战争示意图。侵略军的暴行是()
A.命令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割占中国台湾、澎湖列岛
C.洗劫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D.逼迫清政府开放上海口岸
9.食物链中的箭头方向,应该由(     )。
10.
(题文)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说:“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人,给整个世界。”华莱士评述左宗棠的历史事件是:( )
A.创办福州船政局B.组建湘军C.创办轮船招商局D.收复新疆
11.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增开通商口岸 D.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2.
今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在《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一文中指出:“l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这里主要是指甲午战后()
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13.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H—H键436 kJ/mol;F—F键153 kJ/mol;H—F键565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4.
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15.
《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上述材料表明
A.中国已经完全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B.帝国主义完成了对中国的瓜分
C.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6.
1916 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7.
1916年,《青年杂志》正式更名为《新青年》。下列最符合100年前中国新青年标准的是:( )
A.出国留学的青年B.具有民主科学思想的青年
C.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年D.用白话文写作的青年
18.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是因为它(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完成了近代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C.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19.
19世纪中后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他们所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活动()
A.极大地动摇清政府的统治B.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C.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D.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20.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一组图片,适合作为这组图片标题的是(  ) 
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C.实业救国D.“三民主义”
21.
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这主要是指洋务运动
A.创办新式学堂B.兴办近代企业
C.建立现代海军D.传播西方思想
22.目前,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33%;过去10年间,个体、私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已从不到1%提高到20%以上,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这一事实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    )
23.目前,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33%;过去10年间,个体、私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已从不到1%提高到20%以上,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这一事实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    )
24.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所列出的选项中,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太平天国
以胜利而告终
D
戊戌政变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A.AB.BC.CD.D
25.
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
B.
C.
D.
26.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
27.在我国,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28.
瞿秋白于1899年诞生于常州青果巷。在13岁时他决然剪掉了自己的辫子,以表达对: ( )
A.清政府开展自强运动的响应B.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的拥护
C.“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认同D.中国代表拒签巴黎和约的支持
29.甲烷是{#blank#}1{#/blank#}和{#blank#}2{#/blank#}的主要成分,在空气中燃烧的方程式是{#blank#}3{#/blank#},现象是发出{#blank#}4{#/blank#},放出{#blank#}5{#/blank#},生成{#blank#}6{#/blank#}和使澄清石灰水{#blank#}7{#/blank#}气体。
30.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3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32.
《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
A.爆发了五四运动B.成立的中国共产党
C.发动辛亥革命D.建立了中华民国
33.
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曾国藩B.康有为C.邹容D.陈独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