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土桥学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513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

1.综合题(共4题)

1.
材料一 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远从印度运将来,……女子变妖怪,男子变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
材料二 《国家禁毒委员会2004—2008年禁毒工作规划》把禁毒宣传教育作为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禁毒宣传教育是重中之重。从2004年9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在安全自护、远离毒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鸦片输入给中国造成的主要危害?
(2)当时英国为什么要“从印度”向中国走私鸦片?
(3)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在“拒绝毒品,养成文明生活方式”方面你准备怎样做?
材料三

请回答:
(4)上面三幅图分别反映了哪些重大运动?
(5)这些重大运动的最终结果有何相同?谈谈你对这一结果的看法。
2.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的名称。(3分)
(2)材料二、三表明,日本一直不曾放弃对中国的侵略。请写出中国古代史上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的抗倭英雄的名字。(2分)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1分)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4)结合以上的史料,说说你的感悟。(2分)
3.
辨图明理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政治到经济到思想文化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相应的四次重大历史变革,结合这些事件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将上述图片反映的四次重大变革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2)图二与图三比较,在学习西方的内容方面各有何侧重
(3)图一、图四的共同目的是什么?与图二、图三图片相比较,它们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有什么突出特点?
(4)请你为上面的历史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4.
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周年纪念,发生在一百年前的这场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是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的重要台阶。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主张“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敢于向几千年来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制度和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势力宣战。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下面是2010年11月19日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向几千年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制度”宣战所取得的最为突出的成果是什么?孙中山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社会习俗变革的视角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3)从材料三提供的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武汉、广州和南京的得票率较高,试选择其中一座城市,说明其“能代表辛亥革命”的理由。

2.选择题(共18题)

5.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6.
中日《马关条约》是自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造成严重危害的不平等条约之一。前者内容与后者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
A.开埠通商B.索取赔款C.割占土地D.开设工厂
7.
据史料记载: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在舰船吨位、舰队建制、舰炮活力等方面与日本海军相比,或是相差无几,或是互有优劣;但北洋水师遭到惨败,直至全军覆没。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北洋水师官兵作战不力
B.北洋水师将领指挥不利
C.李鸿章实行投降政策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8.
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划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改郡县,事有不容己者”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下列哪个地区设立行省( )
A.台湾B.青海C.甘肃D.新疆
9.
《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10.
1916 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1.
在l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 其中“自我疗伤”、“猛药重治”分别指什么事件(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12.
“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哪一个政治派别?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13.
改革,是机遇,更是挑战,它往往承载着一个民族振兴的希望。发生于19世纪末的一次改革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4.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英勇就义时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此处的“贼”是指(  )
A.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B.慈禧太后、袁世凯
C.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贵族D.慈禧太后、光绪皇帝
15.
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
B.
C.
D.
16.
“国父”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斗争中愈挫愈勇,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  )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D.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了
17.
小强的爷爷出生于民国5年,也就是公元(  )
A.1916年B.1917年C.1918年D.1916年
18.
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章课本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9.

读“金砖五国”轮廓图,关于以上国家的描述,正确的是(  )

20.
影片《西安事变》中,蒋介石与周恩来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源于他们曾共事于  (   )
A.京师同文馆B.工农革命学校C.京师大学堂D.黄埔军校
21.
维新变法运动中开办的一所新式学校,不仅是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兼当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国立清华大学
D.国立中山大学
22.
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曾国藩B.康有为C.邹容D.陈独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