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山东省成武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513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3/28

1.综合题(共2题)

1.
近代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根据下列图片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五: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作者写书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是谁的译著?该译著宣传的进步观点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革命指导思想叫什么?以其为指导思想的革命对中国政局有何重大影响?
(4)以材料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写两个)?1918年开始该运动的新内容是什么?
(5)材料五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说说各种政治力量中,有哪些政治派别?材料五中“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分别指什么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
(6)依据材料五,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6年6月,刑部左侍郎李端芬在给清廷的《请推广学校折》中,第一次正式提议设立“京师大学”。 1898年6月,清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正式宣布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 ……京师大学堂毕业生分别授给贡生、举人、进士头衔。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各地逐步兴起各级新式学堂。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京师大学堂1910年改设为经、法、文、格致、农、工、商7科。辛亥革命后改为现在的学校名称。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所大学。
材料二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赏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是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摘编自《申报》创刊词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简述晚清最早提议在科举体制之外设置教育机构的一例。中国近代第一次全国各地实行新的学制,始于哪一个教育法令的颁布?我国封建考试制度终结于那一年?材料中涉及的大学,今名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哪些主要内容列入《申报》登载范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的历史地位。
(3)《申报》和商务印书馆都创办于哪一地点?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选择题(共15题)

3.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变法维新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4.
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有了新进展,发现了一枚刻有“云中白鹤”的印章,专家认为该印章是致远舰管带的私人物品。盖印章的主人是
A.刘步蟾B.林永升C.邓世昌D.方柏谦
5.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B.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C.1860年前后,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一组图片,适合作为这组图片标题的是(  ) 
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C.实业救国D.“三民主义”
7.
在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中,最能体现我国近代航运业初步发展的是(    )
A.轮船招商局B.安庆内军械所
C.福州船政局D.江南制造总局
8.
(题文)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  )
A.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
9.
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
B.
C.
D.
10.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说明辛亥革命
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
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④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由此起步
B.戊戌变法   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带有救亡图存的性质
C.辛亥革命   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D.新文化运动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12.
1910年春,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
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中国共产党    D. 中国国民党
13.
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4.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第三期感觉不足后,进行的近代化探索主要是指(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5.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为www.m1905.com,其中的“1905”的寓意是这一年(   )
A.中国同盟会成立B.中国影片在国际获奖
C.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摄D.废除科举制
16.
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
A.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
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
D.新文化运动推动习俗改革
17.
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曾国藩B.康有为C.邹容D.陈独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