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简阳市镇金学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512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5

1.判断题(共1题)

1.
阅读下表内容并判断:

以下结论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题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题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题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1)两次战争都发生在18世纪。( )
(2)两次战争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很多领土和主权。(  )
(3)鸦片战争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对中国影响不大。(  )
(4)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并烧毁了圆明园。(  )
(5)第二次鸦片战争扩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权益。(  )

2.综合题(共5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民用企业的特点?
(2)民用企业的创办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3)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为解决这一关键问题,梁启超在变法的活动中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在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材料三中所说的“树墩”,进行了哪些努力?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1)料一中最能体现出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2)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这种历久弥新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应万分珍视、大历弘扬这个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二归纳五四运动的精神。
(4)作为21世纪的青年学生,你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4.
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5.
   (1)观察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鸦片战争后,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地点
B.《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城市:广州
(2)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6.
李老师让同学们围绕“近代化探索”这一主题设计历史板报,请你参与完成。
栏目一:举步维艰

(1)图一至图四反映了“近代化探索”的哪一历史事件?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指出反映了该历史事件的什么活动,并简述活动的理由。
栏目二:柳暗花明

(2)阅读图五及其材料,指出这一伟大人物认为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奋斗目标是否实现,为什么?
栏目三:旭日东升
陈独秀
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
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蔡元培
1902年赴日本考察
1907年赴德国访问
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胡适
1910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
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鲁迅
1902年留学日本
 
(3)根据栏目三的材料,表格中人物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概括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3.选择题(共20题)

7.
一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严重损害中国主权B.巨额赔款C.严禁人民反帝活动D.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使馆
8.
八国联军侵华,是为了镇压中国的反帝爱国运动,这次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洋务运动D.禁烟运动
9.
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近代哪些战争破坏了北京的文物古迹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甲午中日战争
A.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
10.
中国共产党“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
A.领导农民运动B.领导工人运动
C.建立统一战线D.开展武装斗争
11.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12.
下表是中国近代早期留学情况汇总表。由其内容可见,中国近代早期留学的相同之处是
时间
留学情况
1871~1889年
在容闳的倡导、推动下,120名幼童先后赴美国留学。1877年起,清政府又先后派遣了4批留学生赴欧洲学习西方的技艺。
1896~1911年
近两万名学子为挽救民族危亡,东渡扶桑,留学日本。
1912~1927年
先是留学生逐年被派往美国,接着留法勤工俭学以更大的声势出现,此后寻求革命道路的留苏浪潮也盛极一时。
 
A.都到欧美国家留学
B.都为了挽救国家危亡
C.都以学习西方科技为主
D.都由政府公派留学
13.
“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
A.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
B.鸦片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14.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15.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张“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中国版图的这种变化与下列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有关?
A.沙俄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16.
2016年1月,经我国考古专家考证鉴定,在辽宁丹东附近海域发现的一艘沉船就是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这一考古成就可直接用于研究
A.黄海大战B.辽东战役C.威海卫战役D.廊坊之战
17.
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
A.割地赔款B.开设工厂C.协定关税D.开埠通商
18.
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是
A.谭嗣同B.孙中山C.***D.邓小平
19.
1916 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0.
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21.
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
B.
C.
D.
22.
时至今日,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台湾,都有大量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公共设施和纪念场馆.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为后世所敬仰,最主要是因为他(  )
A. 建立了光复会 B. 创办了《民报》
C. 领导了保路运动     D. 创立了中华民国
23.
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该首选查阅的是
A.B.C.D.
24.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5.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这一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
A.五四爱国运动B.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D.洋务运动
26.
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曾国藩B.康有为C.邹容D.陈独秀

4.填空题(共2题)

27.
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之地:威海卫
B.邓世昌英勇殉国之地:黄海
28.
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5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