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石柱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511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20/3/28

1.简答题(共3题)

1.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又兴起了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在戊戌变法中,光绪帝颁布了什么文件作为变法的依据?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什么?
2.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是伟大的爱国者孙中山先生的临终遗言。请问,此处“革命”二字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革命所取得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
3.
1915年,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指引着人们向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发起猛烈的冲击。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综合题(共3题)

4.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摘自周恩来讲话(1927年)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城市——农村——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材料三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也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长的撤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起义指什么起义?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3)从材料二得知,中国共产党走出一条“城市——农村——城市”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中,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4)材料三所说的“行军”是指什么?“行军”途中什么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5.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网友留言:“九、一八”在人们的心目中,早已是永远抹不去的“国耻日”,盼望早日确立法定意义上的“中国国耻日”;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人的国耻日。
材料二 国家公祭鼎铭文: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材料三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
(1)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中国的抗战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国难正殷……兄弟同心”国共两党在政治,军事上进行了合作,此时,中国的抗战呈现出国共两个战场共同抗战的态势,请分别列举出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中的著名战役。
(3)“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请说出一个捐躯洒血的“兄弟”的名字?这些捐躯洒血的兄弟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
(4)“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中的“昭昭前事”主要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5)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也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是什么?
(6)“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由此,说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7)“昭昭前事惕惕后人……祀我国殇永矢弗谖祈愿和平”表明政府以国家层面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6.
(1)如图1《红军长征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请写出图中的地点在长征中所发生的历史事件:A.遵义会议B.飞夺泸定桥
(2)观察如图,请将下列地点(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江西湖口B.江苏江阴
(3)***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写下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来形容图2所示战役,请问这是是什么战役?

3.判断题(共1题)

7.
阅读下表内容判断:
名称
时间
领导人
胜利的意义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
林彪、罗荣桓
使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战略后方,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
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
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机读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中涂“正确”;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机读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中涂“错误”;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机读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中涂“未涉及”。
(1)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首先发动了辽沈战役。
(2)淮海战役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3)淮海战役是由林彪、罗荣桓领导的。
(4)辽沈战役的胜利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5)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4.选择题(共6题)

8.
据资料统计,从1862—18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
A.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B.引进先进技术,发展近代产业
C.推崇民主共和,推翻满清王朝D.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
9.
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0.
有支军队出征的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这支军队是
A.北伐军B.八路军C.太平军D.解放军
11.
下面的一组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B.抗日救亡道路的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2.
***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放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与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3.
民族工业是指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描述错误的是
A.产生于19世纪的六七十年代
B.主要分布于上海等沿海地区
C.一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
D.主要集中于机器制造重工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