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签署的时间和的名称。
(2)由材料一到材料二,列强侵华有了哪些新变化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哪一条款对中国影响最大?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签署的时间和的名称。
(2)由材料一到材料二,列强侵华有了哪些新变化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哪一条款对中国影响最大?
2.
中国在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写出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观察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请列举其中的两个领导人?中国近代化在政治上的体现是什么?
(4)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农民阶级为探索救国道路进行了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5)依据当时的中国国情,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请你写出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观察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请列举其中的两个领导人?中国近代化在政治上的体现是什么?
(4)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农民阶级为探索救国道路进行了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5)依据当时的中国国情,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近代以来,有志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近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同哪些国家签订的?这一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为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认定的“两位先生”指什么?掀起了什么运动?起到什么作用?
(4)上述材料二和材料三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作用上有什么相同点?
材料一: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近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同哪些国家签订的?这一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为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认定的“两位先生”指什么?掀起了什么运动?起到什么作用?
(4)上述材料二和材料三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作用上有什么相同点?
4.
【悄然转变 新旧交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词:“……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上演了“娜拉式的出走”,她不惧舆论压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与溥仪离婚。
材料三:1912年至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新建厂矿600多家……这八年的投资超过了以往的40多年。……1911年,全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纱厂有20家,纱锭约50万枚,资本1700万元;1919年增至35家,纱锭65万多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面粉出口不足7万担,1918年,已超出200万担……改变了过去洋面充斥国内市场的状况。
(1)联系材料一、二,说说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
(2)结合材料三,分析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呈现什么特点?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一、二的变化与材料三的变化有何相同之处?
材料一: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词:“……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上演了“娜拉式的出走”,她不惧舆论压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与溥仪离婚。
材料三:1912年至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新建厂矿600多家……这八年的投资超过了以往的40多年。……1911年,全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纱厂有20家,纱锭约50万枚,资本1700万元;1919年增至35家,纱锭65万多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面粉出口不足7万担,1918年,已超出200万担……改变了过去洋面充斥国内市场的状况。
(1)联系材料一、二,说说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
(2)结合材料三,分析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呈现什么特点?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一、二的变化与材料三的变化有何相同之处?
2.选择题- (共22题)
7.
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
A.《南京条约》 | B.《瑷珲条约》 |
C.《北京条约》 | D.《辛丑条约》 |
9.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有关这段历史的整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世纪四十年代初,在南京,因为战争的失败,清政府开始接受侵略者提出的领土要求 |
B.19世纪中后期,由于八国联军侵华,北京圆明园开始成为一处遗址 |
C.19世纪末,日本人在中国建厂,加大对中国经济掠夺 |
D.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
10.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A.提倡实业救国 |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C.师夷长技以制夷 |
D.民主、科学 |
11.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请同学们阅读下列表格内容,选出有关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表述正确的是( )
派别 | 主张 |
洋务派 |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
维新派 | 实行君主立![]() |
革命派 | 实行三民主义,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产阶级共和国 |
激进民主派 | 提倡民主和科学,批判封建文化,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
A.革命派推翻了中国的封建统治制度 | B.激进民主派始终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
C.四个派别的共同主张是向西方学习 | D.近代化经历了文化、制度、技术 |
12.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起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你知道近代与第一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洋务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14.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新旧之争。”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 )
A.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 |
B.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
C.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
D.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 |
15.
某小组确定的学习主题是“洋务运动”。下列选项与该主题直接相关的有
①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
②废除科举制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
④建成了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
①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
②废除科举制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
④建成了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6.
19世纪中后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他们所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活动()
A.极大地动摇清政府的统治 | B.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
C.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 D.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
18.
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
A.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D.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19.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指的是
A. 推翻了封建制度 B. 成立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C. 成立了中华民国 D. 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A. 推翻了封建制度 B. 成立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C. 成立了中华民国 D. 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20.
(2016•十堰)- I shouted to you at the gate, but you didn't hear me.
- Really? I ____ a telephone call to my mother.
21.
(2016•十堰)- I shouted to you at the gate, but you didn't hear me.
- Really? I ____ a telephone call to my mother.
23.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此民谣出现的时间是 ( )
A.辛亥革命以后 | B.共产党的成立以后 |
C.北伐开始之后 | D.抗日战争胜利之后 |
24.
回顾历史,宁波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又是l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
A.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
B.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
C.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
D.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