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上海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65023

试卷类型:高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单选题(共9题)

1.
小球每隔0.2s从同一高度抛出,做初速为6m/s的竖直上抛运动,设它们在空中不相碰。第1个小球在抛出点以上能遇到的小球个数为,g取10m/s2()
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
2.
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分力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成角,分力的大小为.则(    )
A.的大小是唯一的B.的方向是唯一的
C.有两个可能的方向D.可取任意方向
3.
如图,竖直轻质悬线上端固定,下端与均质硬棒AB中点连接,棒长为线长二倍。棒的A端用铰链固定在墙上,棒处于水平状态。改变悬线长度,使线与棒的连接点逐渐右移,并保持棒仍处于水平状态。则悬线拉力()
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4.
如图,光滑斜面固定于水平面,滑块A、B叠放后一起冲上斜面,且始终保持相对静止,A上表面水平。则在斜面上运动时,B受力的示意图为()
5.
如图,斜面上a、b、c三点等距,小球从a点正上方O点抛出,做初速为v0的平抛运动,恰落在b点。若小球初速变为v,其落点位于c,则()
A.v0< v <2v0B.v=2v0
C.2v0< v <3v0D.v>3v0
6.
如图,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B用不可伸长的细软轻线连接,跨过固定在地面上、半径为R的光滑圆柱,A的质量为B的两倍。当B位于地面时,A恰与圆柱轴心等高。将A由静止释放,B上升的最大高度是()

A. 2R B. 5R/3 C. 4R/3 D. 2R/3
7.
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B:BC=1:2,B点位于AC之间,在B处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当在A处放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时,它所受到的电场力为F;移去A处电荷,在C处放电荷量为-2q的点电荷,其所受电场力为 ( )
A.-F/2B.F/2C.-FD.F
8.
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现象是 ( )
A.电离现象B.光电效应现象
C.天然放射现象D.α粒子散射现象
9.
如图,低电位报警器由两个基本门电路与蜂鸣器组成,该报警器只有当输入电压过低时蜂鸣器才会发出警报。其中()
A.甲是“与门”,乙是“非门”
B.甲是“或门”,乙是“非门”
C.甲是“与门”,乙是“或门”
D.甲是“或门”,乙是“与门”

2.选择题(共15题)

10.

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

11.

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12.

读句子,选择适当的答语。

①What's he like? {#blank#}1{#/blank#}          

②Who's your Chinese teacher?{#blank#}2{#/blank#}   

③Is she young? {#blank#}3{#/blank#}            

④Do you know Mr. Li?{#blank#}4{#/blank#}      

⑤I have a clever robot. {#blank#}5{#/blank#}     

A. No, she isn't.

B. Ms. Wang.

C. He is polite.

D. Really?

E. Yes, I do. 

13.

有人说地球实际上是个“水球”,以下依据正确的是(  )

14.

有人说地球实际上是个“水球”,以下依据正确的是(  )

15.

大陆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  )

16.

大陆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  )

17.

读“四个大洲轮廓图”,完成后面小题:

18.

关于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19.

关于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20.

北京时间2011年10月23日18时41分,里氏7.2级的强烈地震“突袭”土耳其东部,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请根据图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1.

— Robin makes me ______ my homework.     

22.

— Robin makes me ______ my homework.     

23.

下列纬线圈中长度最长的是(  )

24.

We should be _______ to our teachers.     

3.多选题(共3题)

25.
图a为测量分子速率分布的装置示意图。圆筒绕其中心匀速转动,侧面开有狭缝N,内侧贴有记录薄膜,M为正对狭缝的位置。从原子炉R中射出的银原子蒸汽穿过屏上S缝后进入狭缝N,在圆筒转动半个周期的时间内相继到达并沉积在薄膜上。展开的薄膜如图b所示,NP,PQ间距相等。则()
A.到达M附近的银原子速率较大
B.到达Q附近的银原子速率较大
C.位于PQ区间的分子百分率大于位于NP区间的分子百分率
D.位于PQ区间的分子百分率小于位于NP区间的分子百分率
26.
如图,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小球带有同种电荷,电荷最分别为qA和qB,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平衡时,两小球恰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细线与竖直方向间夹角分别为θ1与θ2(θ1>θ2)。两小球突然失去各自所带电荷后开始摆动,最大速度分别vA和vB,最大动能分别为EkA和EkB。则 : ( )
A.mA一定小于mBB.qA一定大于qB
C.vA一定大于vBD.EkA一定大于EkB
27.
直流电路如图所示,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源的()

A.总功率一定减小B.效率一定增大
C.内部损耗功率一定减小D.输出功率一定先增大后减小

4.填空题(共5题)

28.
人造地球卫星做半径为r,线速度大小为v的匀速圆周运动。当其角速度变为原来的倍后,运动半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线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9.
A、B两物体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沿一直线相向而行,A质量为5kg,速度大小为10m/s,B质量为2kg,速度大小为5m/s,它们的总动量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kgm/s:两者碰撞后,A沿原方向运动,速度大小为4m/s,则B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m/s。
30.
如图,简谐横波在t时刻的波形如实线所示,经过Δt=3s,其波形如虚线所示。己知图中x1与x2相距1m,波的周期为T,且2T<Δt<4T 。则可能的最小波速为____________m/s,最小周期为____________s。
31.
(4分)为判断线圈绕向,可将灵敏电流计G与线圈L连接,如图所示。己知线圈由a端开始绕至b端:当电流从电流计G左端流入时,指针向左偏转。

(1)将磁铁N极向下从线圈上方竖直插入L时,发现指针向左偏转。俯视线圈,其绕向为______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2)当条形磁铁从图中的虚线位置向右远离L时,指针向右偏转。俯视线圈,其绕向为______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32.
正方形导线框处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框平面,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变化率为k。导体框质量为m、边长为L,总电阻为R,在恒定外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导体框在磁场中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导体框中感应电流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_______。

5.解答题(共2题)

33.
(14分)如图,质量为M的足够长金属导轨abcd放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一电阻不计,质量为m的导体棒PQ放置在导轨上,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PQbc构成矩形。棒与导轨间动摩擦因数为μ,棒左侧有两个固定于水平面的立柱。导轨bc段长为L,开始时PQ左侧导轨的总电阻为R,右侧导轨单位长度的电阻为R0。以ef为界,其左侧匀强磁场方向竖直向上,右侧匀强磁场水平向左,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在t=0时,一水平向左的拉力F垂直作用在导轨的bc边上,使导轨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1)求回路中感应电动势及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
(2)经过多长时间拉力F达到最大值,拉力F的最大值为多少?
(3)某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焦耳热为Q,导轨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求导轨动能的增加量。
34.
(13分)载流长直导线周围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kI/r,式中常量k>0,I为电流强度,r为距导线的即离。在水平长直导线MN正下方,矩形线圈abcd通以逆时针方向的恒定电流,被两根等长的轻质绝缘细线静止地悬挂,如图所示。开始时MN内不通电流,此时两细线内的张力均为T0。当MN通以强度为I1的电流时,两细线内的张力均减小为T1:当MN内的电流强度变为I2时,两细线的张力均大于T0

(1)分别指出强度为I1、I2的电流的方向;
(2)求MN分别通以强度为I1和I2电流时,线框受到的安培力F1与F2大小之比;
(3)当MN内的电流强度为I3时两细线恰好断裂,在此瞬间线圈的加速度大小为a,求I3

6.实验题(共1题)

35.
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某同学尝试用DIS测量周期。如图,用一个磁性小球代替原先的摆球,在单摆下方放置一个磁传感器,其轴线恰好位于单摆悬挂点正下方。图中磁传感器的引出端A应接到________。使单摆做小角度摆动,当磁感应强度测量值最大时,磁性小球位于_________。若测得连续N个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单摆周期的测量值为_________(地磁场和磁传感器的影响可忽略)。

(2)多次改变摆长使单摆做小角度摆动,测量摆长L及相应的周期T。此后,分别取L和T的对数,所得到的lgT-lgL图线为__________(填:“直线”、“对数曲线”或“指数曲线”);读得图线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为c,由此得到该地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5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5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