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7题)
1.
一同学从A点出发,先向东运动了6 m到达B点,接着向南运动了8m到达C点,如图所示。关于该同学从A到C过程运动的位移和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的位移大小为14 m,方向由A指向C |
B.运动的路程为10 m |
C.运动的位移大小为10 m,方向由A指向C |
D.运动的位移大小为2 m,方向由A指向C |
2.
关于速度、速度变化和加速度方向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方向一定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
B.速度变化方向一定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
C.当物体速度增加时,速度变化方向和加速度方向一定相反 |
D.当物体速度减小时,速度变化方向和加速度方向一定相反 |
4.
某物体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1 s末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
B.第2 s内和第3 s内物体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
C.2 s末物体返回出发点 |
D.6 s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且最远距离为4 m |
5.
如图所示,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沿水平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它从A点运动到B点时,速度从vA="7" m/s减到vB="5" m/s,A、B两点相距24 m,经B点后再过12 s,汽车又前进了


A.60 m | B.30 m | C.25 m | D.24 m |
6.
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段、BC段距离分别为5 m、9 m,质点经过AB段、BC段所用时间相等,经过B点速度vB="3.5" m/s,则
A.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
B. 质点从A点运动到C点历时3 s
C. 质点在A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7 m/s
D. 质点经过AB段的速度增量小于经过BC段的速度增量
A.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
B. 质点从A点运动到C点历时3 s
C. 质点在A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7 m/s
D. 质点经过AB段的速度增量小于经过BC段的速度增量
7.
甲乙两物体均从距地面0.8 m高处同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甲物体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2倍,g取10m/s2,则( )
A.甲物体比乙物体先落地 |
B.甲物体落地速度比乙物体大 |
C.甲乙两物体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均为4 m/s |
D.甲乙两物体落地速度均为4 m/s |
8.
如图所示,有一盛有水的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底部出现小漏洞而使水从容器中滴出,在容器中的水滴完之前,容器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
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变小 |
C.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变大 |
D.容器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上后向下 |
11.
倾角为θ的斜面体静置于水平地面上,物体A静止在斜面体上,如图所示。关于物体A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对A的弹力是由于斜面发生形变产生的,方向竖直向上 |
B.斜面对A的弹力是由于斜面发生形变产生的,大小等于A的重力 |
C.斜面对A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等于A的重力 |
D.A受两个力作用:重力和斜面的弹力 |
12.
如图所示,AB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细杆,用细线OA吊在天花板上的O点,细杆的B端与水平地面相接触,杆倾斜且静止不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细线对杆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上 |
B.地面对杆的支持力方向由B向A |
C.地面对杆的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 |
D.地面对杆的支持力方向沿BO向上 |
14.
如图所示,将一张A4纸(重力忽略不计)夹在物理书内,放在水平面上,书对A4纸的压力为2 N,纸与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设法使书不动,要把A4纸从书中拉出,拉力至少应为


A.0.5 N | B.1 N | C.2 N | D.4 N |
15.
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斜面上,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斜面与A、B两物体均静止不动,下列关于A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A物体受到重力、B的支持力、B的摩擦力作用 |
B.A物体受重力、B的支持力、B的摩擦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作用 |
C.A物体受重力、B的支持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作用 |
D.A物体受重力、B的支持力作用 |
16.
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力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有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的作用后()

A. 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是12.5N B. 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N
C. 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N D. 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N

A. 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是12.5N B. 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N
C. 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N D. 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N
17.
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则在力F作用后( )


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N |
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N |
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N |
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N |
2.选择题- (共1题)
3.填空题- (共2题)
19.
一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从t=0开始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在7 s末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在0~7 s的位移大小为________m。

20.
某同学从空中点O以v0=20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抛出后3s末小球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3s内的路程为_______m。
4.解答题- (共3题)
21.
测速仪上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所示,B为固定测速仪,A为汽车,开始时两者相距670m。某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B相距710m。已知声速为 340m/s,求:

(1)从B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的时间内,汽车运动的位移;
(2)汽车运动的加速度。

(1)从B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的时间内,汽车运动的位移;
(2)汽车运动的加速度。
22.
一辆警车停在公路边值勤,警员突然发现从他旁边以v0="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他决定前去追赶,经过t0=8.5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a="2.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25 m/s以内。试求:
(1)警车刚发动起来时,货车在警车前方的距离;
(2)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
(3)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1)警车刚发动起来时,货车在警车前方的距离;
(2)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
(3)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23.
质量m="10" kg的木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若用F="10" 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37º斜向上的拉力拉木箱,如图甲所示,木箱不动。取g="10" m/s2,sin37º=0.6,cos37º=0.8。求:

(1)木箱所受摩擦力为多大;
(2)若用水平力F′拉此木箱,使木箱匀速运动,如图乙所示,则F′为多大。

(1)木箱所受摩擦力为多大;
(2)若用水平力F′拉此木箱,使木箱匀速运动,如图乙所示,则F′为多大。
5.实验题- (共1题)
24.
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完成“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实验。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一端附有滑轮的轨道、小车、细绳、钩码、刻度尺、电火花计时器、交流电源、复写纸、纸带、弹簧测力计,其中在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
(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______.(填选项代号)
(3)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从0点开始标记计数点(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50Hz),依次编为1、2、3、4、5、6,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由于不小心将3、4两个计数点拉断不能准确测出其距离,量得其余段x1=1.22cm,x2=2.00cm,x3=2.78cm,x5=4.34cm,x6=5.12cm。

①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__________s;
②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2=______m/s;
③计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____m/s2。(②③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一端附有滑轮的轨道、小车、细绳、钩码、刻度尺、电火花计时器、交流电源、复写纸、纸带、弹簧测力计,其中在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
(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______.(填选项代号)
A.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 |
B.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的有滑轮一端 |
C.电火花计时器应接220 V交流电源 |
D.先释放小车,待小车运动稳定后再接通打点计时器 |

①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__________s;
②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2=______m/s;
③计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____m/s2。(②③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