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6391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4/9

1.单选题(共8题)

1.
在如图所示的照片中,关于物体或人在运动过程中的一些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是一列在12:35~20:07之间由厦门北开往武汉的动车,12:35是指动车运动时间
B.乙图中的a点是电风扇扇叶边缘上的一点,它在运动一周的过程中,其平均速度不为零
C.丙图中400m跑步比赛的终点在同一直线上,但起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路程大小相同
D.丁图是正在做精彩表演的芭蕾舞演员,台下的观众可以把她们视为质点
2.
一质点以初速度v0沿x轴正方向运动,已知加速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当加速度a的值由零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再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该质点( )
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B.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C.位移一直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D.速度一直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3.
如图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8 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 )

A. 11 m/s2 B. 5.0 m/s2 C. 1.4 m/s2 D. 0.6 m/s2
4.
如图所示,在一个桌面上方有三个金属小球abc,离桌面高度分别h1h2h3=3∶2∶1。若先后顺次静止释放abc,三球刚好同时落到桌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者到达桌面时的速度之比是∶1
B.三者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
C.三者运动的时间之比是∶1
D.ba开始下落的时间差大于cb开始下落的时间差
5.
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位置,B为AC的中点,物体在AB段的加速度为a1,在BC段的加速度为a2。现测得B点的瞬时速度vB=(vA+vC)/2,则a1与a2的大小关系为( )
A.a1 >a2B.a1<a2C.a1=a2D.无法比较
6.
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体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A上沿水平向左的力,而AB两个长方体物块均保持静止,假设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针对此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A施加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B.A、B间不存在摩擦力作用
C.B受到水平地面C所施加的摩擦力,其方向水平向左
D.可能存在μ1≠0,μ2=0这种情况
7.
如图所示,是陕西西安半坡村出土的盛水陶罐(也称为欹qī器),它的特点是底尖、腹大、口小。穿入绳子(系绳的耳环设在瓶腹稍靠下的部位),将空的欹器悬挂起来静止时,发现整个容器无法正立而是略有倾斜(如图所示)。往其中注入适量的水(一半水左右)后,发现整个容器正立了,保持竖直状态;若注入水太满,容器会自动倾倒,将多余的水倒出。关于以上几个状态时容器重心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未装水的欹器竖立时,它的重心略低于耳环
B.装一半水时的欹器,重心略高于耳环
C.装一半水时的欹器,重心略低于耳环
D.装满水时的欹器重心最低
8.
水平桌面上有一个重200 N的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依次用15 N、30 N、80 N的水平力拉此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依次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
A.15 N、30 N、40 NB.15 N、30 N、80 N
C.0 N、0 N、40 ND.15 N、40 N、40 N

2.多选题(共4题)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不一定相同
B.伽利略研究物体运动过程中创造了一套对科学发展有益的研究方法,核心是把实验、逻辑推理和数学演算结合起来,他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测量时间用的方法是秒表计时
C.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t极短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物理的极限法
D.微小形变不易直接观察到,可以利用力学放大和光学放大的思想,选择相应的实验装置
10.
AB两个质点向同一方向运动,A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计时时,AB位于同一位置,则当它们再次位于同位置时( )
A.两质点速度相等B.AB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C.A的速度是B的4倍D.AB的位移相等
11.
如图所示,两个相似的斜面体AB在竖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静止靠在竖直粗糙墙壁上。关于斜面体AB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一定受到四个力
B.B一定受到三个力
C.B与墙壁之间一定有弹力和摩擦力
D.AB之间可能没有摩擦力
12.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石头虽然完好无损,但石头对鸡蛋有力的作用,同时鸡蛋对石头也有力的作用
B.只有能运动的物体才会施力,静止的物体只能受到力,不会施力
C.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D.“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受到了力而弯曲,但未见到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

3.解答题(共5题)

13.
从斜面上某一个位置,每隔0.1s放下一个相同的小物体,小物体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在连续放下几个小物体后,对在斜面上运动的小物体摄下照片,如图所示。测得AB=15 cm,BC=20 cm。求:(1)小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多大? (2)拍摄时物体A的速度vA多大?
14.
在一次低空跳伞训练中,当直升机悬停在离地面H=224 m高处时,伞兵离开飞机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伞兵以a=-12.5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伞兵的安全,要求伞兵落地速度v最大不得超过5 m/s,取g=10 m/s2,求:(1)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2)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15.
如图所示,原长分别为L1L2,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在天花板上。两弹簧之间有一质量为m1的物体A,最下端挂着质量为m2的另一物体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求:
(1)这时劲度系数为k2的轻质弹簧长度为多大?
(2)这时两个弹簧的总长度L为多大?
(3)若用一个质量为M的平板把下面的物体B竖直缓慢地向上托起,直到两个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的原长之和,求此时物体B所受支持力FN大小?(重力加速度为g)
16.
在粗糙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定木块A和木块B间的动摩擦因数μ,有如图所示两种装置。
(1)为了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表示滑动摩擦力,两种情况中木块A是否都一定要做匀速运动?
(2)若木块A做匀速运动,甲图中AB间摩擦力等于拉力FA
(3)若AB的重力分别为100 N和150 N,甲图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为60 N(当A被拉动时),FA=110 N,求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7.
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直升飞机悬停在离地面224m高时,运动员离开飞机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则:
(1)运动员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着地时相当于从多高处自由落下?
(2)运动员在空中运动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4.实验题(共2题)

18.
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 Hz交流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按打点的先后顺序每5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从A点开始在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长到短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所示。

(1)若把每一段纸带的右上端连接起来,结果得到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纸带做_______运动,倾斜的直线与-x方向夹角越大,说明纸带运动的加速度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
(2)从第一个计数点A开始计时,为求出0.25 s时刻纸带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答:________ (选填“a”、“b”、“c”、“d”、“e”)。
(3)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10.00 cm,e段纸带的长度为2.00 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 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9.
如图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未知质量但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1)为完成实验,除了图甲中提供的实验器材,你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你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完成该实验,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测量出一个钩码的重力;
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把刻度尺;
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
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式。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
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G.整理仪器。
请你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开始时你将图甲中的红色指针从P位置往下挪到Q,其余实验步骤不变且操作正确,则测量得到弹簧的劲度系数将_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5)图乙是另一位同学实验得到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Fx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