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8题)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由下落的石块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重力越来越大 |
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不一定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
C.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
D.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这个物体上,但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的重心就一定在物体上 |
3.
如图所示,跳伞运动员打开降落伞后,经过一段时间将在空中保持沿竖直方向匀速降落,已知运动员和他身上装备(不含降落伞)的总重量为G1,球冠形降落伞的重量为G2,有8条相同的拉线,一端与运动员相连,另一端与伞面边沿均匀分布地相连接(图中没有画出所有的拉线),每根拉线都与竖直方向成30°角,不计拉线的重力和空气对人的阻力,则每根拉线上的拉力的大小是( )


A.![]() | B.![]() | C.![]() | D.![]() |
5.
如图,两个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它们一端固定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Q、P上,当物体平衡时上面的弹簧处于原长状态。若把固定的物体换为质量为2m的物体(弹簧的长度不变,且弹簧均在弹性限度内),当物体再次平衡时,物体比第一次平衡时的位置下降了x,则x为( )

A.
B.
C.
D. 

A.




6.
甲、乙、丙三个物体质量相同,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分别受到大小相等的作用力F,如图所示。当它们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特点是( )


A.甲、乙、丙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 |
B.甲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
C.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
D.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
2.多选题- (共3题)
9.
从高度为125m的塔顶,先后落下a、b两球,自由释放这两个球的时间差为1s,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 )
A.b球下落高度为20m时,a球的速度大小为20m/s |
B.a球接触地面瞬间,b球离地高度为45m |
C.在a球接触地面之前,两球的速度差恒定 |
D.在a球接触地面之前,两球离地的高度差恒定 |
10.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细线拴住放在光滑斜面上,斜面足够长,倾角为α的斜面体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推斜面体使斜面体缓慢地向左移动,小球沿斜面缓慢升高(细绳尚未到达平行于斜面的位置)。(α+β<90°)在此过程中( )


A.绳对小球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
B.斜面体对小球的支持力增大 |
C.水平推力F增大 |
D.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不变 |
11.
如图是拱桥模型,图中6块石砖重力相等,均为G,石砖之下还有两个质量为M的的桥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对整座拱桥的支持力为6G+Mg |
B.3、4两块石砖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G |
C.2、3两块石砖之间的弹力为2G |
D.3、4两块石砖之间的弹力为![]() |
3.解答题- (共3题)
12.
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甲车以2m/s2的加速度起动,此时乙车正以l0m/s的速度匀速从甲车旁驶过,求:
(1) 甲车追上乙午前,经多长时间两车间的距离最大;
(2) 当甲车速度达到14m/s时,两车间的距离多大;
(3) 当甲车速度达到14m/s时,为防止甲车撞到乙车,甲车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减速的加速度至少多大。
(1) 甲车追上乙午前,经多长时间两车间的距离最大;
(2) 当甲车速度达到14m/s时,两车间的距离多大;
(3) 当甲车速度达到14m/s时,为防止甲车撞到乙车,甲车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减速的加速度至少多大。
13.
小明晚上在家学习时灯的位置离书桌太远,于是他用一根绳子将灯拉到书桌的上方。如图所示,AO绳与水平天花板间夹角为37°,BO绳水平。已知灯的质量为0.6kg,取g=10m/s2,sin370="0.6," cos370=0.8。求,AO绳和BO绳的拉力各为多大。

14.
如图所示,重G=15N的小球,用长为L =1m的细绳挂在A点,靠在半径R=1.3m的光滑大球面上,已知A点离球顶距离d=0.7m,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并求绳对小球的拉力T和大球对小球的支持力N的大小各为多少?

4.实验题- (共2题)
15.
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0,弹簧下端挂一个50 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1;弹簧下端挂两个50 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2;……;挂七个50 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7.
(1)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已测出的6个值,其中有两个数值在记录时有误,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____和____。
测量记录表:


(2)实验中,L3和L7两个值还没有测定,请你根据上图将这两个测量值填入记录表中____、____。
(3)为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d1=L4-L0=6.90 cm,d2=L5-L1=6.90 cm,d3=L6-L2=7.00 cm。请你给出第四个差值:d4=____=_____cm。
(4)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50 g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ΔL.ΔL用d1、d2、d3、d4表示的式子为:ΔL=___,代入数据解得ΔL=___cm。
(5)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N/m(g取9.8 m/s2)。
(1)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已测出的6个值,其中有两个数值在记录时有误,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____和____。
测量记录表:


(2)实验中,L3和L7两个值还没有测定,请你根据上图将这两个测量值填入记录表中____、____。
(3)为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d1=L4-L0=6.90 cm,d2=L5-L1=6.90 cm,d3=L6-L2=7.00 cm。请你给出第四个差值:d4=____=_____cm。
(4)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50 g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ΔL.ΔL用d1、d2、d3、d4表示的式子为:ΔL=___,代入数据解得ΔL=___cm。
(5)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N/m(g取9.8 m/s2)。
16.
小明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如图(a)所示.

(1)试在图(a)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
和
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______
(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3)如图(b)所示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________.(填李明或张华)

(1)试在图(a)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


(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