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1题)
1.
一列简谐横波,在t=0.6 s时刻的图像如图甲所示,此时,P、Q两质点的位移均为-1 cm,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
B.从t=0.6 s开始,紧接着的Δt=0.6 s时间内,A质点通过的路程是10 m |
C.从t=0.6 s开始,质点P比质点Q早0.4 s回到平衡位置 |
D.若该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个尺寸为10 m的障碍物不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
2.
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介质中x=2 m处的质点P沿y轴方向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10sin(5πt) cm。关于这列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周期为4.0 s |
B.振幅为20 cm |
C.传播方向沿x轴正向 |
D.传播速度为1 m/s |
3.
某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s和3s时刻,质点的速度相同 |
B.1s到2s时间内,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
C.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2sin(0.5πt+1.5π) cm |
D.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2sin(0.5πt+0.5π) cm |
4.
如图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 cm,且图示的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和波长都相同。C点是BE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点始终处于波峰位置 |
B.C点和D点都保持静止不动 |
C.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0cm |
D.图示时刻C点正处于平衡位置且向水面下运动 |
5.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长,银行利用红外线灯鉴别钞票的真伪 |
B.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理论,并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
C.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改变 |
D.狭义相对论认为:在惯性系中,不论光源与观察者做怎样的相对运动,光速都是一样的 |
6.
在某一均匀介质中由波源O发出的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其波速为5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P(-2m,0cm)、Q(2m,0cm)两点运动方向相反 |
B.再经过0.5s质点N刚好在(-5m,20cm)位置 |
C.能与该波发生干涉的横波的频率一定为3HZ |
D.该波的频率由传播介质决定与波源的振动频率无关 |
8.
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均匀变化的电场可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 |
B.紫外线是一种紫色的可见光 |
C.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γ射线,是按波长由长到短排列 |
D.红外夜视镜是利用了红外线波长大,易干涉的特点 |
9.
很细的一束光沿AO方向入射到玻璃砖侧面上的O点,进入玻璃砖后分成Ⅰ、Ⅱ两束,部分光路如图所示.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


A.光束Ⅰ在玻璃中的折射率大 |
B.光束Ⅰ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小 |
C.逐渐减小入射角i,光束Ⅱ在玻璃砖的上表面先发生全反射 |
D.光束Ⅱ在玻璃中的波长大 |
10.
如图所示,一束截面为圆形(半径为R)的平行复色光垂直射向一玻璃半球的平面,经折射后在屏幕S上形成一个圆形彩色亮区.已知玻璃半球的半径为R,屏幕S至球心的距离为D(D>3R),不考虑光的干涉和衍射,试问:若玻璃半球对(1)中色光的折射率为n,请你求出圆形亮区的最大半径.


A.D![]() |
B.D![]() |
C.D![]() |
D.D![]() |
11.
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
B.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
C.在光导纤维内传送图象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 |
D.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
2.选择题- (共1题)
12.
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八年抗战是指从___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____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划线处应填的时间依次是( )
3.多选题- (共2题)
13.
如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 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为x=1 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为x=4 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像,则 ( )


A. t=0.15 s时,质点Q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
B. t=0.15 s时,质点P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C. 从t=0.10 s到t=0.25 s,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了6 m
D. 从t=0.10 s到t=0.25 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 cm


A. t=0.15 s时,质点Q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
B. t=0.15 s时,质点P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C. 从t=0.10 s到t=0.25 s,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了6 m
D. 从t=0.10 s到t=0.25 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 cm
14.
如图,M是一小型理想变压器,接线柱a、b接在电压
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变压器右侧部分为一火警报警系统原理图,其中
为用半导体热敏材料制成的传感器,所有电表均为理想电表,电流表
为值班室的显示器,显示通过
的电流,电压表
显示加在报警器上的电压(报警器未画出),
为一定值电阻。当传感器
所在处出现火情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
B.![]() ![]() |
C.![]() ![]() |
D.![]() ![]() |
4.解答题- (共3题)
16.
发电机输出功率为
=100 kW,输出电压是
=250 V,用户需要的电压是
=220 V,输电线电阻为
=10Ω。若输电线中因发热而损失的功率为输送功率的4%,输电线路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试求:

(1)用户得到的电功率是多少?
(2)在输电线路中设置的升、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





(1)用户得到的电功率是多少?
(2)在输电线路中设置的升、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
17.
如图所示,玻璃棱镜ABCD可以看成是由ADE、ABE、BCD三个直角三棱镜组成。一束单色细光束从AD面入射,在棱镜中的折射光线如图中ab所示,ab与AD面的夹角
。已知玻璃的折射率n=
,求:

(1)这束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多大?
(2)该束光线第一次从CD面出射时的折射角。



(1)这束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多大?
(2)该束光线第一次从CD面出射时的折射角。
5.实验题- (共2题)
18.
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由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得到
。只要测量出多组单摆摆长l和运动周期T,作出T2 -l图象,就可求出当地重力加速度,理论上T2 -l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直线。某同学在实验中,用一个直径为d的带孔实心钢球作为摆球,多次改变悬点到摆球顶部的距离l0,分别测出摆球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后,作出T2-l图象,如图所示.

(1)在某次实验中,用秒表测出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如图所示,则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___s.

(2)造成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3)由图像求出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


(1)在某次实验中,用秒表测出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如图所示,则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___s.

(2)造成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A.将l0记为摆长l; | B.摆球的振幅过小 | C.将(lo+d)计为摆长l | D.摆球质量过大 |
19.
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准备了下列仪器:
(1)把以上仪器安装在光具座上,自光源起合理的顺序是(填字母)_______________.
(2)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双缝干涉图样,双缝之间的距离是0.3mm,用的是红色滤色片,在毛玻璃屏上可以看到红色干涉条纹。

①毛玻璃屏上的干涉条纹与双缝垂直还是平行?____________
②如果把单缝向双缝移近一些,相邻两亮条纹中心的距离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③在某次实验中,双缝间距d=0.5mm,双缝与光屏间距离L=0.5m,用某种单色光照射双缝得到干涉图样如图,分划板在图中A、B位置时游标卡尺读数如图,则图中A位置的游标卡尺读数为11.1mm ,B位置的游标卡尺读数为________ mm,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 m.
A.白炽灯 | B.双窄缝片 | C.单窄缝片 | D.滤光片 | E.毛玻璃光屏 |
(2)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双缝干涉图样,双缝之间的距离是0.3mm,用的是红色滤色片,在毛玻璃屏上可以看到红色干涉条纹。

①毛玻璃屏上的干涉条纹与双缝垂直还是平行?____________
②如果把单缝向双缝移近一些,相邻两亮条纹中心的距离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③在某次实验中,双缝间距d=0.5mm,双缝与光屏间距离L=0.5m,用某种单色光照射双缝得到干涉图样如图,分划板在图中A、B位置时游标卡尺读数如图,则图中A位置的游标卡尺读数为11.1mm ,B位置的游标卡尺读数为________ mm,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 m.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