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题)
1.
如图所示,螺线管匝数n=1500匝,横截面积S=20cm2 , 螺线管导线电阻r=1Ω,电阻R=4Ω.螺线管所在空间存在着向右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R的电流方向是从A到C |
B.感应电流的大小随时间均匀增大 |
C.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6V |
D.C点的电势为4.8V |
2.
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说明物质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
B.压缩气体时气体会表现出抗拒压缩的力是由于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的缘故 |
C.两个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减小,斥力增大 |
D.如果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则它们的内能一定相同 |
3.
铜的摩尔质量为μ(kg/mol),密度为ρ(kg/m3),若阿伏加徳罗常数为NA , 则下列说法中哪个是错误的( )
A.1m3铜所含的原子数目是![]() | B.1kg铜所含的原子数目是![]() |
C.一个铜原子的质量是![]() | D.一个铜原子占有的体积是![]() |
2.选择题- (共1题)
3.多选题- (共5题)
6.
如图所示,水平线MN上方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MN上方有一单匝矩形导线框abcd,其质量为m,电阻为R,ab边长为L1,bc边长为L2,cd边离MN的高度为h.现将线框由静止释放,线框下落过程中ab边始终保持水平,且ab边离开磁场前已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则从线框静止释放到完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 )


A.回路中电流最大值一定为![]() |
B.匀速运动时回路中电流的热功率为![]() |
C.整个过程中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 |
D.整个过程中导线框中产生的热量为![]() |
7.
如图所示,电阻R1=3Ω,R2=6Ω,线圈的直流电阻不计。电源电动势E=5 V,内阻r=1Ω,开始时开关S闭合。则( )


A.断开S前,电容器带电荷量为零 |
B.断开S的瞬间,电容器a板上带正电 |
C.断开S前,电容器电压为![]() |
D.断开S的瞬间,电容器b板上带正电 |
9.
如图,有两根和水平方向成
角的光滑平行的金属轨道,上端接有可变电阻R,下端足够长,空间有垂直于轨道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及一根质量为m的金属杆从轨道上由静止滑下。经过足够长的时间,金属杆的速度趋近于一个最大速度vm,则( )



A.如果B增大,vm将变大 | B.如果α变大,vm将变大 |
C.如果R变大,vm将变大 | D.如果m变小,vm将变大 |
10.
在如图所示的变压器电路中,两定值电阻的阻值R1=R2=R,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电表为理想电表,在a、b两端输入正弦交流电压
,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2,则



A.电流表的示数为![]() |
B.电压表的示数为![]() |
C.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
D.电阻R1、R2消耗的功率之比为2:1 |
4.解答题- (共4题)
11.
如图所示,两光滑金属导轨,间距d=2m,在桌面上的部分是水平的,仅在桌面上有磁感应强度B=1T、方向竖直向下的有界磁场,电阻R=3Ω,桌面高H=0.8m,金属杆ab质量m=0.2kg,其电阻r=1Ω,从导轨上距桌面h=0.2m的高度处由静止释放,落地点距桌面左边缘的水平距离s=0.4m,取g=10m/s2 , 求:

(1)金属杆刚进入磁场时,R上的电流大小;
(2 磁场区域的宽度.

(1)金属杆刚进入磁场时,R上的电流大小;
(2 磁场区域的宽度.
12.
如图所示,两根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MN、PQ放在水平面上,左端向上弯曲,导轨间距为L,电阻不计.水平段导轨所处空间存在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导体棒a与b的质量均为m,电阻值分别为Ra=R,Rb=2R.b棒放置在水平导轨上足够远处,a棒在弧形导轨上距水平面h高度处由静止释放.运动过程中导体棒与导轨接触良好且始终与导轨垂直,重力加速度为g.

(1)求a棒刚进入磁场时受到的安培力。
(2)从a棒开始下落到最终稳定的过程中,求b棒上产生的内能.

(1)求a棒刚进入磁场时受到的安培力。
(2)从a棒开始下落到最终稳定的过程中,求b棒上产生的内能.
13.
如图所示,面积为0.02m2、内阻不计的100匝矩形线圈ABCD,绕垂直于磁场的轴OO′匀速转动,转动的角速度为100rad/s,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T.矩形线圈通过滑环与理想变压器相连,触头P可移动,副线圈所接电阻R=50Ω,电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当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开始计时.求:

(1)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
(2)由图示位置转过30°角的过程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
(3)当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1时,求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


(1)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
(2)由图示位置转过30°角的过程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
(3)当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1时,求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