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6285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单选题(共5题)

1.
如图3所示,处在平直轨道上的甲乙两物体相距s,同时同向开始运动,甲以初速度v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乙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运动,假设甲能从乙旁边通过,下述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A a1= a2时能相遇两次 B a1> a2时能相遇两次
C a1< a2时能相遇两次 D a1< a2时能相遇一次
2.
如右图所示,有一重力不计的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将容器刚好盛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②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③水平力F可能不变 
④水平力F必须逐渐增大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3.
将某种材料的长方体锯成A、B两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并紧靠在一起,如图所示,物体A的角度如图中所示。现用水平方向的力F推物体,使A、B保持矩形整体沿力F方向匀速运动,则

A. 物体A在水平方向受两个力作用,合力为零    B. 作用于A的摩擦力不止一个
C. 物体B对A的压力大小等于桌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    D. 物体B在水平方向受五个力作用
4.
有一直角V形槽,固定放在水平面上,槽的两侧壁与水平面夹角均为45°,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的正方体均匀木块放在槽内,木块与槽两侧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μ12。现用水平力推木块使之沿槽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A.B.
C.D.
5.
如图所示,A、B为竖直墙壁上等高的两点AO、BO为长度相等的两根轻绳,CO为一根轻杆。转轴C在AB中点D的正下方,AOB在同一水平面上。∠AOB=90°,∠COD=60°。若在O点处用轻绳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则平衡后绳AO所受拉力的大小为( )

A.     B.
C.     D.

2.选择题(共5题)

6.

以下内容出自《波茨坦公告》的应是(    )

7.

1933年,罗断福新政开始实行,下列选项中属于美国政府支持的举措是(    )

8.

下图的战场形势反映出(    )


9.

下图为20世纪美国画家亨利・科纳设计的宣传海报。下列各项对这一海报的理解,错误的是(    )


10.

下图为20世纪美国画家亨利・科纳设计的宣传海报。下列各项对这一海报的理解,错误的是(    )


3.多选题(共4题)

11.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关于操作步骤先后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测量原长,后竖直悬挂
B.先竖直悬挂,后测量原长
C.先后顺序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D.先后顺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弹簧的自重
12.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在这两次拉伸中
A.只要求将橡皮条拉到相同的长度
B.要求将橡皮条沿相同的方向拉到相同的长度
C.将弹簧秤拉到相同的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细绳的结点拉到相同的位置
13.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A、B两物体在固定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共同匀速下滑,A与B之间动摩擦因数μ1,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μ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B对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为(mA+mB)gsinθB.物体B对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A+mB)gcosθ
C.物体A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mAgsinθD.如果在A上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则A会向下做加速运动
14.
在物理实验中,把一些微小量的变化进行放大,是常用的物理思想方法。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运用此思想方法的是
A.B.C.D.

4.解答题(共1题)

15.
若从砖墙前的某高处使一个石子由静止自由落下,用照相机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AB。已知该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0.015s,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6cm,试估算这个石子是从距离位置A多高处自由落下的?(g=10m/s2

5.实验题(共1题)

16.
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滑块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下图是打出的纸带一段。

①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选A、B、C……等7个点为计数点,且各计数点间均有一个点没有画出,如上图所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a=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末端被垫起的高度h C.木板的质量m1
D.滑块的质量m2 E.滑块运动的时问t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选择题:(5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