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A.质点P的运动方向向右 |
B.波的周期可能为0.27s |
C.波的频率可能为6.25Hz |
D.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20m/s |

A.小球质量越大,往复运动的周期越长 |
B.释放点离最低点距离越大,周期越短 |
C.凹镜曲面半径越大,周期越长 |
D.周期应由小球质量、释放点离平衡位置的距离,以及曲面半径共同决定 |

A. 波速可能为1m/s
B. 波长可能为4/3m
C. 3s末A、B两质点的位移相同
D. 1s末A点的振动速度大于B点的振动速度
A.输电线损失的功率为![]() | B.输电线损失功率为![]() |
C.用户得到的功率为![]() | D.以上说法均不对 |

A.Oa段 | B.ab段 | C.bc段 | D.cd段 |
2.选择题- (共8题)
某校为了了解学生在校午餐所需的时间,抽量了20名学生在校午餐所需时间,获得如下的数据(单位:分):10、12、15、10、16、18、19、18、20、18、18、20、28、22、30、20、15、16、21、16.若将这些数据以4分为组距进行分组,则组数是( )
某校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在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第一组: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形状的关系”,他们用橡皮泥为实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一所示.
表一 | ||
被测物体 | 形状 | 重力 |
橡皮泥 | 正方体 | 4.8N |
球形 | 4.2N | |
三角锥形 | 3.6N |
分析上述的实验数据,第一组的同学得出实验结论: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请你对此实验过程与实验结论进行评价: 在此实验中没有控制橡皮泥的质量相等,所以这个结论不正确 ;
第二组:探究“物体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下图就是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设计的表二中.
表二 | |||||
钩码的个数 | 1 | 2 | 3 | 4 | 5 |
钩码的质量(m/×10﹣2kg) | 5 | 10 | 15 | 20 | 25 |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N) | 0.5 | 1.0 | 1.5 | 2.0 | 2.5 |
3.多选题- (共3题)

A.a点仍为振动加强点,b点仍为振动减弱点 |
B.a点仍为振动减弱点,c点仍为振动加强点 |
C.a点仍在波谷,c点仍在波峰 |
D.a点振动至波峰,d点仍在平衡位置 |
A.当线圈平面处于中性面时,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最大 |
B.当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的瞬间,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为零,感应电动势最大 |
C.将线框的转速提高至原来的2倍,则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也提高至原来的2倍 |
D.将线框的转速提高至原来的2倍,则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也提高至原来的![]() |

A.副线圈的两端M、N的输出电压减小 |
B.副线圈上定值电阻R上的电压增大 |
C.通过灯泡的电流增大 |
D.原线圈中的电流增大 |
4.填空题- (共2题)
5.解答题- (共3题)

(1)从此时刻开始计时,P点经过2s回到平衡位置,求波速;
(2)若此列波的周期为2s,则从此时刻开始计时,试写出作为为x=0.2m的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1)交变电动势的峰值;
(2)设线圈电阻为R=1Ω,角速度ω=100rad/s,求:线圈由图示位置转过

6.实验题- (共1题)
A.测量摆长的方法:用刻度尺量出从悬点到摆球之间的细线的长度 |
B.测量周期时,从摆球经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测出摆球完成50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再求出摆球的振动周期的平均值 |
C.保证单摆自始至终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
D.单摆振动时,应使它的偏角严格等于50 |

(2)下表是该实验中获得的有关数据:
摆长l/m | 0.5 | 0.6 | 0.8 | 1.1 |
周期T2/s2 | 2.2 | 2.4 | 3.2 | 4.8 |
1)利用上述数据在右侧的坐标系中描出l—T2图象。
2)利用图线,取T2=4.2s2时,l=______m,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8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2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