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六、七单元检测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56126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9/25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相篡(cuàn) 不惮(dàn) 所恃(zhì)   黧黑(lí)
B.攘外(rǎng)   譬若(pì) 决渎(dú)   栏厩(jì)
C.溺爱(ruò)   园圃(pǔ) 杀戮(lù)   远鄙(bǐ)
D.阖门(hé)   织屦(jù) 啜之(chuò)   不辜(gū)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奚不之晋 ②若又奚患
③鲁患其不救乎 ④虽远越,其可以安乎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3.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B.宫墙既立,谨上为凿一门
C.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D.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文言文阅读(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郢人有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遗:送给。
B.云而过书“举烛”   书:写。
C.举烛者,尚明也   尚:崇尚。
D.王大说,国以治   治:治理。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2)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小题3】这个故事的寓意:___________。从中可归纳出一个成语:_______。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河滨之渔者争坻。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
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
其人曰:“尧为天子。”“然则仲尼之圣尧奈何?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今耕渔不争,陶器不窳,舜又何德而化?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尧、舜之不可两誉,矛盾之说也。且舜救败,期年已一过,三年已三过。舜有尽,寿有尽,天下过无已者;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赏罚使天下必行之,令曰:‘中程者赏,弗中程者诛。’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奚待期年?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乃躬亲,不亦无术乎?且夫以身为苦而后化民者,尧、舜之所难也;处势而矫下者,庸主之所易也。将治天下,释庸主之所易,道尧、舜之所难,未可与为政也。”
(选自《韩非子·难一》)
注①甽(quǎn)亩正:田界不再被破坏侵占。甽,田边水沟。②坻(chí):水中高地。③窳(yǔ):器物粗糙,不坚实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山之农者侵畔   畔:田界。
B.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鬻:卖。
C.且舜救败,期年已一过   已:消除。
D.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   说:说法。
【小题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属于韩非子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的观点的一项是(  )
①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 ②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 ③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④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 ⑤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 ⑥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乃躬亲,不亦无术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边打鱼的人争着在水中高地捕鱼,舜便去那里打鱼,一年之后,都让年长的人占水中高地。东夷制陶器的人制的陶器粗劣不结实,尧便去那里制陶器,一年之后,陶器制得很牢固。
B.就像不可穿透的盾和什么都能穿透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一样,尧、舜两者不可能都得到肯定。
C.要治理好国家,应该制定让天下一定实行的赏功罚过的规定。这样,天下事很快就可以解决了。
D.准备去治理天下,却放弃平庸君主容易做到的事,而提倡尧舜很难做到的事,这种人是不可以和他一道治理国家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仲尼之圣尧奈何?
(2)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
(3)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奚待期年?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宓子也。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
宓子贱治单父。有若见之曰:“子何臞也?”宓子曰:“君不知贱不肖,使治单父,官事急,心忧之,故臞也。”有若曰:“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今以单父之细也,治之而忧,治天下将奈何乎?故有术而御之身坐于庙堂之上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无术而御之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椟,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宋王与齐仇也,筑武宫。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对曰:“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胜如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癸四板,射稽八板;擿其坚,癸五寸,射稽二寸。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 害:妨害。
B.其身体则可   体:实践。
C.讴癸倡,行者止观   倡:倡导。
D.王试度其功   度:衡量。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有术而御之/身坐于庙堂/之上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无术而御之/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B.故有术而御之/身坐于庙堂之上/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无术而御之/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C.故有术而御之/身坐于庙堂之上/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无术而御之/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D.故有术而御之/身坐于庙堂之上/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无术而御之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子在本文中阐述了“明主之道”,他指出,作为“明主”,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治国有“术”,而不在于事必躬亲。
B.在作者看来,“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以及“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都是治国有“术”的表现。
C.韩非子认为,君主“听言观行”,应注重其“功”“用”,而不应被事物的种种表象迷惑,去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
D.文中作者连用三个有关进言的事例说理,进言者有若的论“治”、田鸠的谈“文”和讴癸的说“讴”都极为生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2)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3.材料作文(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哲学家托马斯·布朗说:当你嘲笑别人的缺陷时,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你内心嘲笑着你自己。

是的,我们留意一下就会发现,那些喜欢嘲笑别人的人,往往一辈子毫无建树;而那些被嘲笑的人,却往往以顽强的生命力在痛苦的泥淖里绽放绚丽的生命之花。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语言表达(共2题)

8.
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子禽问老师墨子:“您觉得话多说些好呢,还是少说些为好?”墨子沉吟半刻,然后答道:“池塘里的青蛙,整日整夜叫个不停,自己落得口干舌燥,却没有谁理会它,欣赏它。可是雄鸡只要天亮之前叫两三声,人们便应声而起。说话要学雄鸡而不要学青蛙。”
请简要概括墨子话中的两个意思。
9.
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
幸福是一个万花筒,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种幸福观。有人将锦衣玉食、宝马香车理解为幸福,有人却__;有人_________,有人却认为安居乐业、淡泊宁静就是幸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文言文阅读:(3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