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平和一中、南靖一中等五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5580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4

1.选择题(共9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初露锋芒 一日干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2.
下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敕(shè)造    炮烙(luò)   弃甲曳(yè)兵
B.讪讪(shàn)   蹂躏 (lìn)    磨牙吮(yǔn)血
C.蹒珊(shān)   垂涎(xián)   商贾(jiǎ)云集
D.绯(fēi)红    聒噪(zào)    锲(qiè)而不舍
3.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何陋之有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手抚膺坐长叹
B.吾尝跂望矣 惑不从师
C.当是时也,商君佐书而习其句读者
D.积土成山,风雨兴 用亡郑以陪邻
5.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非异也    生:本来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检讨
C.惠文、武、昭襄故业,因遗策 蒙:遭受
D.六艺经传皆习之 通:普遍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 )
A.然秦以区区之地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筋骨之强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8.
下列对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    ②至尊而制六合   ③王无岁   ④学而大遗 ⑤赢粮而从  ⑥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⑦吞二周而诸侯   ⑧括四海之意
A.①④/②③⑦/⑤⑧/⑥B.①④/②③⑥/⑤⑧/⑦
C.①②④/③⑦/⑤⑥⑧D.①④⑥/②③/⑤⑧/⑦
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 ,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初露锋芒   一日千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2.诗歌鉴赏(共1题)

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晚泊
白居易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
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
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注)此诗为作者被贬江州时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暮停舟,放眼江岸,苦竹缭绕,芦苇丛生,诗人思绪万千。
B.弃舟登岸,青苔满地;回首江面,浪高掀天,扣题之“风雨”。
C.诗人年过半百,飘零蛮荒,万事回首总成空,谪居愁思顿生。
D.本诗语言浅近,蓄势自然,尾联铿然如裂帛,情景融合有致。
【小题2】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传(节选)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深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馀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①江陵府掾曹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时华州刺史阎济美以公事停华阴令柳涧县务,俾摄据曹。居数月,济美罢郡,出居公馆,涧遂讽百姓遮道索前年军顿役直。后刺史赵昌按得涧罪以闻,贬房州司马。愈因使过华,知其事,以为刺史相党,上疏理涧,留中不下。诏监察御史李宗爽按验,得涧赃状。再贬涧封溪尉。以愈妄论,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今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论佛骨表》。

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上曰:“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何言之乖刺②也?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于是人情惊惋,乃至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注:①量移:改任。②乖刺:悖谬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 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B.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C.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D.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名和字间一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愈”为胜过、超出,“退”为约束、退守。
B.在文言词语中“孤”“独”都有专指,“孤”是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独”是指老而无子的人。
C.“博士”是指博学的人士,因韩愈知识渊博、学识丰富,被称为国子监中博学的人。
D.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年号纪年和王公年次纪年,“大历、贞元”均是采用的年号纪年法。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在要考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投送到公卿之间,曾担任过宰相的郑馀庆很欣赏他,因此韩愈在当时很快就出了名。
B.在徐州做张建封的幕宾的时候。韩愈认为自己得到了认可,说话越来越直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
C.在阎济美与柳涧的问题上,韩愈没有做充分的调查,就认为两个刺史相互袒护,上书朝廷替柳涧开脱,最终被皇帝贬为国子博士。
D.从皇帝到百姓为了能求得凤翔法门寺中释迦文佛骨的保佑,都虔诚地信奉,韩愈因为一向不喜欢佛教,于是上了一篇《论佛骨表》,结果惹得皇帝大怒。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2)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 ,何言之乖刺也?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与谁聊天

白旭初

老头子走了。女儿也走了。

天国没有回程的路,老头子永远回不来了。女儿在南方的台资企业打工,一年才能回来一次。

女儿回南方前对老妈说,老爸的手机您用着吧。又说,有事打我的电话,我也会常打电话给您的。

老妈本地再无亲人,加上腿脚不太灵便,每天除了到附近的菜市场买菜,自个儿做饭自个儿吃外,就是靠在沙发上,盯着茶几上的手机发呆。她期待和在南方的女儿说说话,但手机沉默着一声不响。

这天,老妈毅然拿起手机,拨了女儿的号码,但传来的是另一个女人的声音:您好,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老妈又连续拨了几次,还是关机。她生气地把手机扔在沙发上。

傍晚时分,老妈的手机突然响起来,接着传来女儿焦急的声音:老妈,您给我打了5个电话,家里有急事?您还好吗?

家里没事,我也没事,就是想和你说说话。老妈说,你怎么把手机关了呢?

我在流水线上干活,一刻也不能停手。女儿说,而且,上班时间接打电话要罚钱的。

老妈说,你这么晚了才下班?

嗯,天天加班。女儿打了个哈欠,说,下了班就想睡。

老妈泪眼蒙眬,说,下班了抓紧时间休息,不给我打电话不要紧,打长途挺费钱的!

女儿想,老妈真可怜,今后再忙再累也不能忘了给她打电话。

一天,女儿轮休,她上街买日用品时给老妈打了个电话,语音提示却说:您好,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女儿想,好事呀,老妈终于和别人有往来有联系了。

女儿买完东西后,又给老妈打电话,语音提示还是说:您好,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女儿想,这电话打得够久的了,老妈和谁通话呢?

女儿不记得重拨了几次,老妈的手机终于接通了。女儿问,老妈,和谁打电话呀?打了这么长时间!

老妈说,一个熟人。

女儿说,聊些什么呢?

老妈顿了一下,说,没聊什么,就是天南地北聊天呗!

女儿和老妈聊了20多分钟。挂了电话后,还沉思了一会儿。

又一天,女儿上班时,流水线突然出故障停机了。趁流水线抢修间隙,工人们都走到车间外透气。女儿忙打开手机给老妈打电话,奇怪的是,语音提示又说:您好,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女儿隔一会儿重拨一次,直到流水线修好了,老妈的手机也没能接通。

晚上,女儿又给老妈打电话。电话通了,母亲却说,有事吗?没事别打电话,费钱哩!

女儿说,老妈您开电话会议呀,和谁聊天呢?

老妈说,也是熟人。

女儿说,聊些什么呢?

老妈说,没聊什么,就是天南地北聊天呗!

女儿想,老妈是不是有相好的了?女儿说,和您聊天的是个老头儿吧?

老妈不语,只嘿嘿一笑。

女儿暗暗思忖:老妈还不到花甲年纪,有个老来伴也是一桩美事啊!

女儿请了几天假,决定回家一探究竟。女儿刚进家门,老妈的手机就响起来了。

老妈把手机举到耳边,问,你好!你是谁?你找谁?

老妈说,哦,你要我猜你是谁?哦,我猜不出。

老妈说,你要我仔细听你的声音,我也听不出你是谁。

老妈说,哦,你是湖北的,我猜出来了,你姓董吧?

老妈说,怎么样?我猜对了吧!我还知道你是我老头子的亲侄子呢。

老妈说,哎呀!伯伯得癌症住医院了?借两万块钱,没问题。

老妈说,别急!叔叔到上海出差,等几天才能回来,到时会把钱送到医院去。

老妈说,啊,不要叔叔送?好哩,他回来后,就把钱给打过去……

女儿再也听不下去了,大声说,老妈,这是——

女儿还没把“骗子”二字喊出口,老妈就急忙把通话结束键按了。

老妈说,我早知道他们是骗子。当年你老爸就上过当。

女儿说,知道是骗子干吗还聊得起劲?

老妈说,骗子打电话给我,我就当是聊天呗!

老妈又说,只要不把话说死,不揭穿他们的鬼把戏,他们就会天天打电话来。

女儿眼里顿时噙满了泪水。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小事切入社会热点问题,小说中写老爸离世,只剩老妈独居,女儿外出打工太忙,再加上上班身不由己,很少给老妈打电话。
B.老妈开始时期待女儿给自己打电话,但到后来却对女儿说没事别打电话,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老妈对女儿的体贴和关爱。
C.老妈在女儿还没把“骗子”二字喊出口前就急忙按了通话结束键,是因为怕骗子得知骗局被识破后,不再打电话过来,自己就没人聊天了。
D.小说结尾处女儿的流泪,是为老妈的孤独而流泪,为自己没能够尽孝心陪伴老妈而流泪,也为老爸的去世而流泪,自然而感人。
【小题2】小说以“打电话”为中心来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小题3】请从小说主题思想、艺术构思两方面谈谈这篇小说的特点。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张露

如果说有一种人生华丽而不刺眼,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态仍清澈如水,那么这种人生非李叔同大师莫属。少年时,他是上海滩有名的翩翩公子,风流儒雅,气度不凡。“二十文章惊海内”;留学日本,李叔同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学成归来,先后在天津、上海、浙江教书。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授图画音乐课期间,他以其高尚的品格、精湛的艺术、渊博的学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启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新局面。

他的学生,著名画家丰子恺,曾形象地称“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大师在音乐上的造诣颇深。留学日本期间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他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一首《送别》意蕴无限,最后传唱于大江南北,家喻户晓,那含义深邃、意境悠远的歌词,那恬静典雅、抒情流畅的曲调,传唱了一个世纪,润泽了几代人的心灵。淡雅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凄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

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大师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执教杭州一师期间,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以训练学生绘画基本功。1914年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提到中国近代戏剧史的发展,人们也不会忘记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留学日本期间,他在东京组织成立艺术团体“春柳社”。1907年该剧社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编剧的《茶花女》第三幕,李叔同饰演女主人公。日本有一位老戏剧家松居,他对李叔同的演技极为欣赏。他说看了这个戏,他想起在法国蒙马得尔小剧场那个女优杜菲列所演的茶花女……

李叔同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而瞩目文坛。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1900-1907年)间的20多首诗词自编成书卷。其中就有《金缕曲·将之日本,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喝火令·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30余首歌词问世。词家寇梦碧在《读李叔同先生诗词》中说:“叔同先生词,则兼婉约豪放之长,而题材之博大,内容之深广,实为突起异军,超越乡贤。”

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夏丐尊先生曾经指出李叔同先生做人的一个特点,他说:“做一样,像一样。”执教一师,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配戴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

他的艺术成就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此中国艺术融入了世界文化的舞台,他严谨而美学化的教育精神为这个浮华的社会注入了一剂清新的空气。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又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李叔同少年时是上海滩有名的风流公子,因此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努力追求铅华洗尽、返璞归真的人生,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B.在中国音乐史上,李叔同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送别》意蕴无限,充分体现出他的“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音乐主张。
C.在作者看来,李叔同是个多才多艺,在许多艺术领域都有建树的艺术家。他严谨但并不拘泥,对此,作者的评价是“做一样,像一样”。
D.由于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加上自身无力改变这样的现实,李叔同终于选择了出家,这种思想在他后来的诗词创作中可以看出来。
【小题2】文中夏丐尊先生说李叔同“做一样,像一样”。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这个特点?请简要概括。
【小题3】作者认为“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5.情景默写(共1题)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只有鸟儿飞行的路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2)《劝学》中的“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3)《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
(4)《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作文(共1题)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龙应台写给儿子的话:“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对龙应台的话,你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7.语言表达(共2题)

16.
下面是某中学高一年级拟定的研究性学习流程图,请根据这个流程图拟写一则说明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字。
17.
下面是王先生发给同事的贺信片断,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惊悉令郎今年高考蟾宫折桂,谨示衷心祝贺。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贵府出席贺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贺意,并附厚礼一份,还望笑纳!
(1)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9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