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练习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54832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4

1.选择题(共10题)

1.下面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2.某实验小组从湖中取了水样,观察到;水样呈淡黄色,有异味,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净化处理,请回答:
3.某实验小组从湖中取了水样,观察到;水样呈淡黄色,有异味,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净化处理,请回答:
4.
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如图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该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如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7.如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8.
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一去紫台连朔漠   朔漠:北方的沙漠
C.画图识春风面   省:察看
D.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
9.
对《登高》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着重描写了眼前景物,绘形、绘声、绘色、绘态,渲染了秋景的特点。
B.三、四句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偶句,显示了出神入化的笔力,确有“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C.五、六句重在表现情感,从时间方面着笔,由眼前写到未来凄凉晚景,充满了伤感之情。
D.这首七律诗八句皆对仗,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堪称“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10.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 (  )
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诗歌鉴赏(共3题)

11.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登高》,完成小题。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题1】本诗首联写登高的所见所闻,一连出现了六个特写镜头,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2】本诗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千古名句,试分析其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小题3】从颈联“万里”“作客” “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4】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13.
阅读《咏怀古迹(其三)》,完成小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小题1】南宋词人姜夔的咏梅名作《疏影》中这样写道:“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珮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它是对《咏怀古迹(其三)》中哪几句从形象上的丰富提高?
【小题2】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有何效果?
【小题3】“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字如何理解?
【小题4】《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3.语言表达(共2题)

14.
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杜甫的“自谓颇挺出”,是一句充满自信心的自我评价,它有着历史和现实的依据。
②杜甫对自己的政治器识和文学才华也是十分自信的,而这两点,也恰好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两项重要考试内容。
③历史的是家庭的影响,现实的是个人的禀赋。
④所以,他在最早的行卷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才定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自负诗句。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③④①②
15.
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两首诗都是情景交融的杰作。前者首联和颔联写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颈联和尾联由景生情,抒发感慨,做到了情景的有机融合。后者首联和颔联写秋日登高所见之景,苍凉阔大,颈联和尾联写登高感触之情,沉郁悲伤,也做到了情景交融,气象宏伟。试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一段文字。要求:①景物特点鲜明;②情感与景物和谐交融,情感表达明确;③不少于1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0道)

    诗歌鉴赏:(3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