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5198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7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判断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虽然对于美国不抱任何幻想,却仍然希望和美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天,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发出了希望和世界各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公函,这一公函也送交了美国驻北平领事馆,美国的反应却是室布继续承国民党政府,美国军方则对是否武力控制台湾的问题反复讨论,并在1950年初达成了出兵台湾的一致意见,只是等待一个借口,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在宣布出兵朝鲜的同时,公然声称“共产党部队的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而必要职务的美国部队。因此,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面对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威胁,***号召全国人民对美国要“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摘编自徐焰《第一次较量》

(1)依据上述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横线上填”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横线上填”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横线上填”未涉及”。
①新中国成立时,美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合法政府,只承认国民党政府。
②***号召中国人民不畏强权,准备与美国斗争。
③美国军事力量侵入台湾地区只是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
④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面对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威胁,新中国在***的带领下与美国进行了怎样的军事斗争?结果如何?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2.
70年的峥嵘岁月,70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淀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题展开了合作探究活动,请你也加入到他们的探讨活动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巩固政权)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从改革前后土地所有制、农民地位以及农业生产的变化,说明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取得成就)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行业变化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继续探索)
材料三: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单位:%)
年份
所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合作社经济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国营经济
 
6.9%
1.5%
0.7%
1.5%71.8%
19.1%
 
0.1%
53.4%
7.3%
53.4%7.0%
32.2%
 
(3)据材料三指出,1956年的中国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探索失误)
材料五: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4)根据材料五,概括“大跃进”的特点。
(以史鉴今)
(5)综合分析上述探究活动,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

2.选择题(共30题)

3.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我们的伟大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站起来追梦开始于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国改革开放的实施
4.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我国确定了
A.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
最早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会议是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6.
如图为新发展理念示意图,补全空白处应该填入
A.绿色、共享
B.发展、共享
C.绿色、发展
D.绿色、公平
7.
穿越时空,你于1954年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你可能亲历的活动是(  )
A.听取***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
图中三张纪念邮票都以党的重要会议为主题。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B.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C.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中国特色﹣﹣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9.
与下图漫画反映主题最为接近的是
A.发展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加强立法,全面依法治国
C.体制创新,全面深化改革
D.反腐倡廉,全面从严治党
10.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1.
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完成统一
C.土地改革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抗美援朝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
12.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下列政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
①1950年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
“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歌词),西藏人民“苦变甜”的历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
A. 1949年 B. 1950年 C. 1951年 D. 1952年
14.
在“文化大革命”的10年中,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核技术、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对此理解正确的事
A.这是广大干部群众抵制错误艰辛努力的结果
B.“文化大革命”极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C.“文化大革命”没有影响到科学技术的发展
D.没有“文化大革命”就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
15.
下列成就中哪一项不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
A.沈阳第一机床厂
B.大庆油田
C.武汉长江大桥
D.川藏公路
16.
为改变河南兰考的落后面貌,他带领全县人民生产自救,真正实践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是(  )
A. 焦裕禄 B. 袁隆平 C. 邱少云 D. 邓稼先
17.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的方法,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材料中这种开创性的“和平方法”是指
A.建立人民公社B.实行赎买政策C.建立合作社D.实施公私合营
18.
中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新中国的成立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9.
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20.
作家莫言获诺贝尔奖的小说《蛙》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A. 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大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
D.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21.
1959—1961年,我国面临着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造成此次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A.连续的自然灾害的影响
B.“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影响
C.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
22.
《人民日报》报道:大庆油田提出“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的战略目标。下列人物曾为“百年油田”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A. 王进喜
B. 孔繁森
C. 雷锋
D. 焦裕禄
2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下列不属于“四个全面”说法的是
A.全面提高农业产量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全面依法治国
24.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A.“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的提出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25.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起來。为了加强世界各国经济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2001年,中国加入了
A. 亚太经合组织
B. 世界贸易组织
C. 欧盟
D. 北美自由贸易区
27.
中共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 需要和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画线处应该填
A. 美好生活不均衡
B. 幸福生活不平衡
C. 美好生活不充分
D. 美好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28.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逐渐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建设征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开启这一“征程”的标志是(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29.
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
①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30.
下图是王老师上历史课时给同学们展示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专题是
A.建国后农村政策的新变化B.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成就
31.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 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32.
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A.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B.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C.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D.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