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4题)
1.
党的十九大继续关注农村,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经历了两次分地,即“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二者的评述不正确的
A.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 B.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
C.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 D.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
3.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 )
A. 全境解放 B. 社会主义 C. 国家富强 D. 民族独立
A. 全境解放 B. 社会主义 C. 国家富强 D. 民族独立
5.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关联正确的是( )
历史现象 | 历史结论 |
A、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 |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 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C、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D、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 | 它成为“左”倾错误的开端 |
A.A | B.B | C.C | D.D |
6.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表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
B、设立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 | 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
C、粉粹林彪反革命集团 | 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给我国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
A.A | B.B | C.C | D.D |
7.
“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A.背景 |
B.目的 |
C.内容 |
D.作用 |
8.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上行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
A.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 | B.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村生产力 |
C.“大跃进”造成三年经济严重困难 | D.“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
9.
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
10.
下表反映了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由此可见当时我国( )
部门 | 工业 | 交通运输 | 农林水利 | 文化教育 | 其他 |
投资比例 | 58.2% | 19.2% | 7.6% | 7.2% | 7.8% |
A.优先发展工业 | B.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
C.优先发展农业 | D.优先发展文化 |
1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参加宪法草案修改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表达了( )
A. 人民的意志 B. 党的意志
C. 工人的意志 D. 农民的意志
A. 人民的意志 B. 党的意志
C. 工人的意志 D. 农民的意志
12.
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以上数据表明我国()
A.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
B.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
C.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15.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D.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 |
16.
下表为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变化情况表。这种变化说明了城市改革使我国( )
类别/年份 |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 集体工业 | 城乡个体工业 |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
1978年 | 77.6 | 22.4 | | |
1997年 | 25.6 | 38.1 | 17.9 | 18.5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人全面”战略布局。其中,战略目标是( )
A.全面依法治国 | B.企面深化改革 |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D.全面从严治党 |
18.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请你选出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 )
A.遵义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B.中共七大﹣﹣选出了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
C.中共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 |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 |
1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下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21.
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这张“王牌”是
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
C.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
D.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
22.
1992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它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陈伟国《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研究》)“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
A.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 B.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
C.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D.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
23.
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A.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
B.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
C.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
D.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