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一处遗迹留下一段痛苦的记忆】
材料二:如下图

【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如后:东面之线,系崇文门大街,图上十、十一、十二等字;……南面图上系十二、一等字,此线循城墙南址随城垛而画。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英国人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2)材料二的遗址能够让你想起中国哪次惨痛的遭遇?造成这一惨痛的侵略者是谁?
(3)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该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款的危害性最大?材料中所说的地方位于北京的哪一条胡同?根据上述条款内容,列强在这条胡同中取得了哪些特权?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感受。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一处遗迹留下一段痛苦的记忆】
材料二:如下图

【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如后:东面之线,系崇文门大街,图上十、十一、十二等字;……南面图上系十二、一等字,此线循城墙南址随城垛而画。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英国人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2)材料二的遗址能够让你想起中国哪次惨痛的遭遇?造成这一惨痛的侵略者是谁?
(3)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该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款的危害性最大?材料中所说的地方位于北京的哪一条胡同?根据上述条款内容,列强在这条胡同中取得了哪些特权?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感受。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争夺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李鸿章等坚决抵制)。此事(列强在中国修铁路)大有利于彼(列强)……洋人贪利无厌,……若再议及,只有仍执前说(以前所说的理由),(修筑铁路)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战拆毁,致激民变。”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等力矫众说,要求自建铁路)若火车盛行,则有驾驶之人,有修路之工……故有铁路一二千里,而民之依以谋生者当不下数十万人。铁路所经不过丈余之地,于田庐坟墓尚不相妨(妨碍)。……即遇官道稍窄之处,亦必买地优给价值(多给钱拆迁百姓的田庐);其坟墓当道者,不难稍纡折以避之(修路时碰到坟墓需避开)。
——《光绪六年十二月初一直隶总督李鸿章奏》
材料三:1881年,为解决开平煤矿的运输问题,李鸿章下令修筑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后来,清政府还自行设计施工修筑了铁路。
——摘编自《近代史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李鸿章为什么反对修筑铁路?为此他给出了哪些拒绝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归纳李鸿章为什么主张修筑铁路?为此他给出了哪些理由和解决方式?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以来,清朝铁路发展的主要原因。
(4)材料三中所提及的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在哪一主张之下创办的企业?请列举一例同类型企业。请试着解释评价洋务运动时说其“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这一说法。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争夺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李鸿章等坚决抵制)。此事(列强在中国修铁路)大有利于彼(列强)……洋人贪利无厌,……若再议及,只有仍执前说(以前所说的理由),(修筑铁路)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战拆毁,致激民变。”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等力矫众说,要求自建铁路)若火车盛行,则有驾驶之人,有修路之工……故有铁路一二千里,而民之依以谋生者当不下数十万人。铁路所经不过丈余之地,于田庐坟墓尚不相妨(妨碍)。……即遇官道稍窄之处,亦必买地优给价值(多给钱拆迁百姓的田庐);其坟墓当道者,不难稍纡折以避之(修路时碰到坟墓需避开)。
——《光绪六年十二月初一直隶总督李鸿章奏》
材料三:1881年,为解决开平煤矿的运输问题,李鸿章下令修筑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后来,清政府还自行设计施工修筑了铁路。
——摘编自《近代史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李鸿章为什么反对修筑铁路?为此他给出了哪些拒绝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归纳李鸿章为什么主张修筑铁路?为此他给出了哪些理由和解决方式?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以来,清朝铁路发展的主要原因。
(4)材料三中所提及的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在哪一主张之下创办的企业?请列举一例同类型企业。请试着解释评价洋务运动时说其“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这一说法。
2.选择题- (共27题)
5.
中华民族具有反抗侵略的优秀传统。以下认识中,正确的是
A.关天培领导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
B.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对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的农民起义 |
C.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D.反帝反封建的义和团运动迫使帝国主义投降 |
6.
下图是1895年美国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使


A.中国地主阶级开始近代化的探索 |
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C.中国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 |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7.
1856年夏,太平军取得了攻破江北、江南大营的胜利,杨秀清更加居功自傲,他伪托“天父下凡”,天王洪秀全封他为万岁(原为“九千岁”),.“天京内讧”爆发。在这场战争中,“威风张扬,不知自忌”的杨秀清遭杀身之祸。上述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衰败的原因是
A.清政府力量强大 |
B.外国武装支援 |
C.缺乏优秀将领 |
D.内部权力斗争 |
8.
有史学家把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形容为“引狼入室”,其中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资本输出尤为突出。这与《马关条约》的哪项条款相关( )
A.增辟通商口岸 |
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
C.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
9.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下列分析不能从上面直接获取的是
A.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趋势 |
B.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 |
C.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
D.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地 |
10.
著名学者茅海建指出,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这次战争的意义。我们会首先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 B.黄海大战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解放战争 |
12.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
B.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
C.1860年前后,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
D.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6.
“壮哉!武昌起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道出了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20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 |
B.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C.形成了近代史上一次政治、思想大解放 |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
17.
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曲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 B.中华民国的建立 |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D.太平天国的建立 |
18.
“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人物是
A.李鸿章 | B.孙中山 | C.袁世凯 | D.*** |
19.
卜蜂莲花出售的一批台湾糖果上印有两行字,生产日期:民国一百零六年八月十五日。据此推断,这批水果糖的生产日期是
A.2017年8月15日 |
B.2018年8月15日 |
C.2019年8月15日 |
D.2020年8月15日 |
20.
下面对于下图喻义的理解,最确切的是


A.武昌起义后,袁世凯疯狂镇压革命党人 |
B.袁世凯上台后,实行独裁专制,镇压革命 |
C.袁世凯为了当皇帝,对革命党人进行大屠杀 |
D.袁世凯以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 |
21.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日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 )
A. 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B. 治标不治本,没触碰封建制度
C. 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D. 药力过猛,难以下咽
A. 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B. 治标不治本,没触碰封建制度
C. 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D. 药力过猛,难以下咽
23.
八年级一班的同学要举行“戊戌变法主题辩论会”,下列不能作为辩论会依据的是( )
A.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 |
B.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为康有为、梁启超等 |
C.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
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26.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其中“变革人心”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 B.辛亥革命 |
C.戊戌变法 | D.新文化运动 |
29.
“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下列信息不能从材料中直接获取的是
A.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 | B.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趋势 |
C.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 D.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 |
3.单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7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