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4题)
2.综合题- (共3题)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图1与图2

图1

图2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根据图1请回答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了三个官职,其中掌管军事的是哪个官职?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根据图2回答:图中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著名的“ ”,为这条路线开辟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3)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材料三: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
(4)请举出两个中国古代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5)清朝初年收复台湾,为祖国统一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谁?后来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清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
材料一:见图1与图2

图1

图2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请回答:(1)根据图1请回答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了三个官职,其中掌管军事的是哪个官职?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根据图2回答:图中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著名的“ ”,为这条路线开辟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3)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材料三: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
(4)请举出两个中国古代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5)清朝初年收复台湾,为祖国统一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谁?后来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清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
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这样评价这场“自强”运动:“不但一个王朝,而且看来一个文明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非凡人物的努力,他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材料二:1898年6月16日,光绪帝与康有为的对话节选如下:
康:四夷交迫割荐至,覆亡无日。
皇帝:今日诚变法不可。
康:所谓变法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者,非变法也。
皇帝同意其建议。
材料三: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
材料四: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得到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的非凡人物中中央的代表是谁?请写出一个在“自强”口号下创办的著名企业。
(2)材料二中康有为主张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所指的历史事件是由哪个阶级派别领导的?请写出这个事件的性质。
(4)“为了能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我国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5)材料一到材料四,体现了我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出现的什么特点?
材料一: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这样评价这场“自强”运动:“不但一个王朝,而且看来一个文明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非凡人物的努力,他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材料二:1898年6月16日,光绪帝与康有为的对话节选如下:
康:四夷交迫割荐至,覆亡无日。
皇帝:今日诚变法不可。
康:所谓变法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者,非变法也。
皇帝同意其建议。
材料三: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
材料四: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得到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的非凡人物中中央的代表是谁?请写出一个在“自强”口号下创办的著名企业。
(2)材料二中康有为主张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所指的历史事件是由哪个阶级派别领导的?请写出这个事件的性质。
(4)“为了能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我国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5)材料一到材料四,体现了我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出现的什么特点?
3.选择题- (共13题)
10.
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刘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准备写一篇历史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刘锐同学想法的是
A.浅议焚书坑儒 |
B.古代中央集权的建立 |
C.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
D.清王朝的振兴 |
13.
今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学校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①《孙中山》
②《鸦片战争》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①《孙中山》
②《鸦片战争》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① |
C.③④②① |
D.④②①③ |
15.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指的是哪次战争的失败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中日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0.She'll get to the station in five minutes. (对划线部分提问)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she get to the station?
4.填空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4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