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城区刘仲莹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阶段性教学评估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5185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6/21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唱一支歌“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1)唐朝时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唐朝是如何加强与吐蕃的联系的?
(2)唐朝时期的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
(3)西藏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区是在哪一朝?这一时期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置了什么机构?
(4)材料二反映的是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盟约?这个盟约名称是什么?
(5)两宋时期(北宋和南宋),还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与两宋政权并存的?
2.
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如图所示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哪一地区?这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两宋时期哪一行业的发展状况?

2.选择题(共10题)

3.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正在探究“宋元时期历史特征”的问题,符合该特征的信息有
① 澶渊之盟 ② 岳飞抗金
③ 回族的形成    ④ 鉴真东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4.
“蒙古的兴起”“回族的形成”,这些信息反映出该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统一国家的发展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
5.
杭州西湖边上有一座祠堂,纪念的是我国古代一位很有气节的将领,他为偏安杭州的南宋朝廷抗击金军的进攻,却被奸臣害死。他是
A.戚继光
B.岳飞
C.文天祥
D.林则徐
6.
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A.宋、辽B.宋、夏C.宋、金D.辽、夏
7.
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下列选项与宋元时期史实不符合的是
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司马光主持编写《史记》
C.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D.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8.
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现象,下列与这种现象无关的是
A.“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
B.“(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
C.“苏湖熟,天下足。”(宋代谚语)
D.“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9.
“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材料中说的“易聚易散”的场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海外贸易的兴盛B.农业的发展
C.城市的繁荣D.旅游业的兴旺
10.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她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以下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①建立了蒙古国  ②将西藏纳入行政版图 ③灭掉西夏政权 ④灭掉南宋完成全国统一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11.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堪称史学双璧。这两部著作都有可能记述的历史人物是( )
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
12.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诗歌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