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钟英中学2017届九年级4月综合能力大比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65160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9/29

1.综合题(共3题)

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的填空。
  
材料一所示文物是出土于成都平原的,该地区盛行的青铜文化被称为文化。
材料二所示文物出土于(地名),它显示了秦汉时期高超的 艺术。
材料三是瓷器,北宋兴起的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材料四显示的是明朝北京城,其中央的宫城今称__。明末__(人名)撰写的《》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2.
思想解放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反映,又指导了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曾想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在大城市发动起义,建立政权,但接连遭到失败。***率领湘赣边起义队伍,在攻打受挫后,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
――人教版《历史必修3》
材料三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思考该思想引发了什么性质的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思考“民族革命”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政治革命”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列举一个中共在大城市发动的起义。“改变原定部署”后做了哪件事?该事件后***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革命思想?
(3)材料三反映的思想为哪次会议奠定了基础?会后进行一系列“实践”,在农村实施了什么政策?最终形成了什么理论?
(4)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
英国从欧亚大陆的“天涯海角”逐步走上“世界大国”的舞台,曾一度称霸于整个世界,其发展历程折射出近代世界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二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
——斯坦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时刻。革命不仅解决了与英国内战有关的长期的宗教和王国问题,还出现了新的历史力量,这种力量预示着现代的到来。
——[美]弗兰克·萨克雷、[美]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571-1689》
材料四 阿克莱特最早的创造是在河边建造巨大的厂房,里面安装许多水力纺纱机,许多工人在厂房里工作。在厂房里,工人要服从机器的指挥,随机器的运转而工作。这样一来,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就出现了……蒸汽机用于生产后,工厂可以建立在任何可以安装蒸汽机的地方,而不需要建立在河边了。
——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  《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上册
请回答:(1)材料一的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
(2)指出为材料二中英国拥有“不断扩展的市场”和“流动资本”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和主要方式。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因此获得了什么称号?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三中英国内战的交战双方和内战后建立共和国的时间。写出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
(4)写出材料四中“全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及其生产方式。根据材料四,指出生产动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推动这些变化的科学理论基础。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5世纪至19世纪英国发展过程中折射出的世界历史发展趋势

2.选择题(共22题)

4.
中国历代疆域的沿革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下列四幅示意图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图一、图三、图二、图四B.图四、图二、图一、图三
C.图一、图三、图四、图二D.图四、图一、图二、图三
5.下列曲线中(P为价格,Q为需求量),能正确反映黄金价格与需求量变化关系的是(    )
6.
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三种”指(  )
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D.火药
7.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A. 禁烟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国民革命运动
8.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②将Cl2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联合进行以减少实验中的空气污染

③用食醋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④用硝酸钡溶液鉴别硫酸根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

⑤用溴水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

9.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②将Cl2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联合进行以减少实验中的空气污染

③用食醋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④用硝酸钡溶液鉴别硫酸根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

⑤用溴水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

10.
胡适曾说北京大学是因为三个兔子(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属相都属兔)而成名的。蔡元培、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活动,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十月革命前,新文化运动的“新”表现在
A. 宣传尊孔复古 B. 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C. 提出民主和科学     D. 主张“打倒列强除军阀”
11.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为贯彻落实“广阅读”行动计划,某中学开展了一次“我与经典”读书活动。①通过本次活动,使广大师生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人的修养,而且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大家热切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持之以恒的开展下去。

12.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下列长征途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
①遵义会议 ②巧渡金沙江 ③吴起镇会师 ④飞夺泸定桥 ⑤会宁会师 ⑥爬雪山,过草地 ⑦四渡赤水
A.①⑦②⑥④③⑤B.①②④⑦⑥③⑤
C.①②④⑥⑦③⑤D.①⑦②④⑥③⑤
13.
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5年”、“***”、“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应该是
A.遵义会议B.西安事变C.中共七大D.重庆谈判
14.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并在二氧化钛(TiO2)表面作用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2H2O =TiO2 2H2↑+O2↑,制得的氢气可用于制作燃料电池。试回答下列问题:
15.
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烙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造反有理,停课革命”
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A.④②①③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16.
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a)的取消以及后来图(b)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D.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17.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这段话应该是出自于()
A.《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B.邓小平南方谈话
C.党中央决定设置上海浦东新区D.十一届三中全会
18.
中古欧洲社会被称为“黑暗时代” ,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查理•马特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B.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C.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
D.法兰克等国君主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19.
有人说: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分别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其中“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指的是()
A.英国殖民统治和农奴制度
B.封建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
C.英国殖民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
D.封建专制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
2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降到:“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在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由此可见,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积极意义是()
A.拓展了法国的疆域
B.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C.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D.确立了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21.
列宁在评价某文献时说:它“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此文献是()
A.《共产党宣言》B.《独立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人民宪章》
22.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截图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示意图的是
A.
B.
C.
D.
23.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药方是(  )
A.绥靖政策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专政D.杜鲁门主义
24.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都是高科技产业创造的。1996年,高科技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德国达58.6%,美国占55.3%,日本占53%。”材料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
A.德国实力世界第一B.资本主义三足鼎立
C.政治多极化趋势凸显D.知识经济悄然而至
25.
《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武王)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日齐。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
C.科举制D.行省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