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辽宁省沈阳市七中九年级下期3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65156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4/27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有位唐朝名僧受日本僧人聘请,率弟子、工匠等,前后5次东渡,均告失败。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他到达日本后,受到日本天皇和人民的热烈欢迎,政府为他在平城京都建了一座名为“唐招提寺”的寺院,供其讲经传道。他在日本除了传播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
材料三 郑和的船队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1)根据材料一写出,为“这条道路”的开通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并概括“这条道路”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名僧”在日本受到尊崇的原因是有哪些?
(3)据材料三,郑和与海外各国的交往有什么特点?
2.
观看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注:图一 :1842年8月29日,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耆英、伊里布代表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图二: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春帆楼,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图三: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由清政府全权代表清政府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11个国家的代表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1)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点?(写出三点即可)
(2)概括上述近代中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辱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1)列举一例材料一中提及的“灾难性战争”的名称?并结合所学写出一例晚清时期,中华民族勇于反抗列强侵略的史实?
(2)“此后半个世纪”日本又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哪一事件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在抗战胜利前夕,中共召开了哪一重要会议?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二中,19世纪中期,“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从而导致失败的结果,从近代社会的发展历程的角度你能得出怎样的启示?
4.
观看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注:图一: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中国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包围日军于台儿庄,歼灭日军1万多人。此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严重挫伤了日军的气焰。
图二: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拔掉了敌人许多据点,使敌人赖以运输军事物资的铁路全线瘫痪。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有力的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1)以上两幅图片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2)根据图片及文字注释,以信息点的形式写出推断的理由。
(3)这两幅图片体现了这场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选择题(共6题)

5.
如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年表,这组大事集中说明了这一时期(  )
A.清朝对外交往的发展B.盛世局面下危机四伏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抗击外国侵略战绩卓著
6.
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正常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材料表明林则徐
①支持正常贸易   ②反对鸦片走私    ③反对开放口岸 ④维护民族利益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7.
近代中国人民在救国的探索过程中,还通过创办各种书刊、杂志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将下列书刊、杂志图片的序号与相关历史事件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A.①——b②——a③——cB.①——a②——c③——b
C.①——b②——c③——aD.①——c②——b③——a
8.
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可谓高明之极。……国共恩怨不可谓不深,但是共产党干得委实漂亮,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一边。”该材料评价的是(  )
A.西安事变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D.九一八事变
9.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B.解放战争的进程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D.解放战争的影响
10.
《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武王)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日齐。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
C.科举制D.行省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