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2.
阅读下列材料:
(1)这首诗讽刺的是哪些统治者荒淫腐化,只图偏安江南,不思恢复北方失地和中原故都的丑态?
(2)杭州和汴州分别是哪个朝代的都城?当时作为都城时叫什么?
(3)该朝统治者为什么“直把杭州作汴州”?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请回答:(1)这首诗讽刺的是哪些统治者荒淫腐化,只图偏安江南,不思恢复北方失地和中原故都的丑态?
(2)杭州和汴州分别是哪个朝代的都城?当时作为都城时叫什么?
(3)该朝统治者为什么“直把杭州作汴州”?
3.
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图二的两人分别是谁?他们都可以获得什么赞誉?英雄事迹是什么?
(2)图三是雅克萨之战,作战双方分别是哪两国军队?结果如何?
(3)通过上述人物事迹或历史事件,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图一、图二的两人分别是谁?他们都可以获得什么赞誉?英雄事迹是什么?
(2)图三是雅克萨之战,作战双方分别是哪两国军队?结果如何?
(3)通过上述人物事迹或历史事件,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列举汉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史实。(各一例)
(2)明代下西洋的消极影响有哪些?
(3)对比汉唐的繁荣和清朝的落后,你对此有何感想?
(4)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都使国力衰退了,对此你认为我国对外交往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材料一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豪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被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长驶远驾,“示中国富强”。如此盛大的远航,却突如其来,悄然而去。它在经济上挥霍民生财富,在政治上挥霍天朝理想。在郑和的伟大远航中,有人看到辉煌,有人看到辉煌中的荒唐,甚至还有悲凉。
材料三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请回答:(1)列举汉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史实。(各一例)
(2)明代下西洋的消极影响有哪些?
(3)对比汉唐的繁荣和清朝的落后,你对此有何感想?
(4)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都使国力衰退了,对此你认为我国对外交往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请你分析材料一的统计数字,把答出的结论填到右边的空格中。
(2)材料一反映了隋朝社会的什么情况?
(3)材料二中这条“渠”指的是什么?开凿的目的是什么?
(4)材料二评价者持什么态度?
材料一隋初与隋盛时人口、垦田、粮仓比较简表
| 隋初 | 隋盛时 | 结论 |
人口 | 三千多万 | 四千六百多万人 |
|
垦田 | 一千九百多万多顷 | 五千五百多万顷 |
|
粮仓 | 长安太仓 | 含嘉仓、洛口仓 |
|
材料二“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哉!”
请回答问题:(1)请你分析材料一的统计数字,把答出的结论填到右边的空格中。
(2)材料一反映了隋朝社会的什么情况?
(3)材料二中这条“渠”指的是什么?开凿的目的是什么?
(4)材料二评价者持什么态度?
2.选择题- (共16题)
13.
从魏晋以来南方经济开发到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北方人南迁为南方补充大量的劳动力 |
B.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 |
C.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 |
D.“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流传 |
17.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这段话描绘了我国古代 的对外航海活动。( )
A.甘英出使大秦 | B.鉴真东渡日本 | C.戚继光抗倭 | D.郑和下西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