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5046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7

1.综合题(共4题)

1.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同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罗兹·墨菲(美国)《亚洲史》

材料三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也”。

——《元史·地理志》

(1)材料一反映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在哪个朝代创立的?列举这一创新制度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的表现有哪些?(举两例)
(3)概括材料三,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朝为了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元朝为加强对西藏管辖,在中央设置的机构名称是什么?
2.
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共同进步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时期。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精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中“太祖”指何人?其得天下是在哪年?
(2)材料一反映宋朝统治者推行一种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统治者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材料二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3)材料二中的北宋纸币最早出现于什么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分折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园。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 《郑和下西洋》

(1)郑和船队最远到达哪些地方? 依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被赞誉“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你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二 乾隆皇帝在给英国国王的信函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2)材料二反映出乾隆皇帝和大臣们存在怎样的心态? 清朝统治者为此采取了什么样的对外政策?
(3)综上所述,我国的明清时期对外交往从政策上看,呈现出什么发展趋势?从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4.
阅读并回答问题

有人说:明清时期统名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其中主要的特点就是把平定叛乱、消灭分裂势力与抗击外国侵略结合起来了。围绕这个话题,班上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你也参与进来,谈谈你的看法。

(1)明清时期我国边疆先后遭到哪三个国家的侵略?
(2)明清时期,为抗击外国侵略和平定少数民族叛乱进行了哪些斗争?
(3)联系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你认为同学们探讨这个话题对你有何启示?

2.选择题(共17题)

5.
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人主中原后 ,建立的政权
③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
6.
元朝为管辖辽阔疆城,建立行省制度。根据元疆城图(局部)判断,我们的家乡莘县当时属于哪一行政机构的辖地(   ) 
A.山东行省B.河南江北行省C.中书省D.陕西行省
7.
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北宋时,毕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C.指南针由印度人传人欧洲,为欧洲航海创造了条件
D.唐朝时,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8.
国家的团结和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第一次由少数民族实现大一统局面的首领是(   )
A.铁木真B.努尔哈赤C.忽必烈D.皇太极
9.
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国家的建立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0.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D.②③①④
11.
与“黄袍加身”“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有关的皇帝和建立的政权是
A.宋太祖、南宋
B.宋真宗、北宋
C.宋钦宗、南宋
D.宋太祖、北宋
12.
***的床头总放着一部《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有不少页都用胶粘住。这部书上不知留下了他多少读阅的印记,在这本书中他不可能看到的是(  )
A.三国鼎立B.楚汉之争C.开元盛世D.岳飞抗金
13.
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个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个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杯“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这个文人被定罪问斩。请政府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压制文人B.打击汉人C.维护统治D.钳制思想
14.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王朝进一步加强了治理。下列措施中,属于清朝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的有(
①册封达赖班禅
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设立伊犁将军   
④制定金瓶掣签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②④
15.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以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剧名犯了错误,他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宰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不符合史实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宰相也不是他,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16.
它是一部科技著作,对找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科技著作是
A.《天工开物》
B.《农书》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17.
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C.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D.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18.
下列各项,哪些与明朝灭亡有直接的关系
①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②土地兼并严重
③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④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⑤李自成为首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19.
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八股取士B.试题类型繁多
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
20.
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如下图)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
A.重新统一全国B.创设科举制C.出现“开元盛世”D.开凿大运河
21.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  )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

3.填空题(共5题)

22.
宋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设立__________加以管理海外贸易:宋代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______”。
23.
________年,隋文帝杨坚灭掉陈朝,统一全国;_______年,元灭南宋残部,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24.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_________;明朝长城西至_______。
25.
唐太宗时__________西行天竺取经:《本草纲目》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6.
《__________》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_________》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7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5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