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5045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30

1.综合题(共2题)

1.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被历史淘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大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比考其他科的人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拷到白头仍未重金石。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 唐朝科举考试内容
科目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材料三 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代科举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只要登科一般都授予官职,逐渐形成虎大的文官集田,在考试内容上有较大改变、加大对儒家经典义理的阐释,强调语言组织,表达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四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界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抗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1)材料一是对我国古代哪一种制度的反映?它在唐太宗时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则天对科举制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归纳宋朝科举考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朝注重文教事业”相关的政治政策。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顾炎武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说你对科举制度的评价。
2.
(君权的逐步强化)
秦始皇创立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历代统治者为巩固和强化君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材料一: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君之所以明乾,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籍忠臣。”

材料二:(太祖)召赵普问曰:“……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无他奇巧与,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司马光《涑水纪闻》

材料三: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四: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1)分析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
(2)材料二中为加强皇权, 宋太祖采纳赵普的建议, 在中央采取的什么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为强化这种效果,材料中的“帝”和他的后继者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4)材料四中军机处是清朝哪一位皇帝设立的?设立军机处的目的何在?

2.选择题(共24题)

3.
根据下列图片,可以得到的相关信息是
A.蒙古政权的建立
B.蒙古灭金后定都北京
C.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D.元朝的建立与北宋灭亡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古代之所以能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不断的制度创新分不开,下列制度创立于元朝的是
A.世袭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5.
有学者认为:“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此时的“创新和文化繁盛”主要表现为
①造纸术
②交子
③活字印刷术
④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当时为海外贸易发展提供必要交通条件的是
A.极高水稻产量
B.发达的造船业
C.棉纺织业兴起
D.江南地区开发
7.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
A.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
C.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
8.
唐代诗人社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廉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该诗称颂的“封建盛世”是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9.
小明同学制作了一张知识总结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

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
③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⑤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0.
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把持朝政。因而有学者认为,唐朝天宝年间的动乱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的结果。这里的“动乱”是指
A.安史之乱
B.八王之乱
C.黄巾起义
D.赤眉起义
11.
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A.辽、夏
B.宋、夏
C.宋、金
D.宋、辽
12.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2018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节目。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王维
13.
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与辽、西夏、金的战争往往以付出一定的代价议和,最终被少数民族所灭,然而,历史学家陈寅恪对宋代文化给以极高赞誉“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开拓创新的史学著作,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确属中国文化之瑰宝。由此观之,宋代
A.文武兼备
B.崇文弃武
C.重武轻文
D.重文轻武
14.
运用历史地图感知历史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图反映了
A.国家统一和巩固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民族政权的并立
D.民族分立与衰落
15.
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D.明清工商业繁荣
16.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商业繁荣。以下能反映当时商业繁荣景象的是
A.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国际性大都市
B.海外贸易迅速发展,“市舶之利”占据财政收入重要地位
C.“苏湖熟,天下足”
D.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地值寸金”
17.
自珍的名言“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梁谋”,大意是“言谈中听到文字狱就吓得立即躲远,文人著书就为生计,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对清代文字狱后果的真实写照,清朝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
A.加强思想控制
B.焚毁不利书籍
C.压制知识分子
D.防止人民反抗
18.
清朝后期,“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主要表明,清政府
A.断绝中外贸易往来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D.禁止官员出海经商
19.
描写封建家族的衰亡和一对贵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形,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的著作是
A.《红楼梦》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20.
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史景迁说:“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国设计,他也是第一个一对一接见西方人的皇帝。”下列各项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的是
A.平定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
B.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的管理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西北边疆
D.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21.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史下册时整理的部分笔记,其学习的主题是
A.郑和下西洋
B.雅克之战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戚继光抗倭
22.
《全球通史》:“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航海业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范围,明确证明了中国在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吴国船队到夷洲
C.郑和下西洋
D.清军进入台湾
23.
下列图片摘自于某些古书的插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明代科技著作处于总结阶段
B.古代科技局限于农业
C.清代科技体现了农工相结合
D.古代科技与农业无关
24.
明朝末年,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李自成领导的队伍不断壮大,这和他进入中原后提出的哪一个口号有密切的关系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均田免赋
C.高筑墙,缓称王,广积粮
D.伐无道,诛暴秦
25.
《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领颜(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A.扩大六部权力
B.加强君主专制
C.扩大地方权力
D.改革丞相制度
26.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  )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