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古人治史,常是“左图右史”,我们学习历史也要结合地图,以便形成立体的、整体的空间观念。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的政权B是哪个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哪个政权灭了这个少数民族政权?
(2)根据图二,你认为元朝疆域有何特点?
(3)图三两宋与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幅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并给剩下的三幅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

(1)图一的政权B是哪个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哪个政权灭了这个少数民族政权?
(2)根据图二,你认为元朝疆域有何特点?
(3)图三两宋与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幅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并给剩下的三幅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考证,大陆上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经过沿海地区传播到台湾。三国时期,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隋朝时期,称今天的台湾为流求,为了加强与流求的联系,隋炀帝三次派人前往台湾。
材料二 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了行政机构。
材料三 郑成功在致荷兰总督招降书说道:“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材料四 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并招徕大陆移民开垦荒地,派人向高山族人民传播先进的农业技术,加速了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郑成功收复和经营台湾,一直受到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崇敬,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
材料五 清政府在稳定了对内统治后,决定对台湾用兵,进一步实现国家统一。1683年,清军两万人进攻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根据材料一回答“隋炀帝三次派人前往台湾”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了行政机构是什么名称?
(3)根据材料四回答为什么台湾同胞尊称郑成功为“开台圣王”?
(4)通过以上学习,你得出什么结论?请你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材料一 据考证,大陆上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经过沿海地区传播到台湾。三国时期,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隋朝时期,称今天的台湾为流求,为了加强与流求的联系,隋炀帝三次派人前往台湾。
材料二 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了行政机构。
材料三 郑成功在致荷兰总督招降书说道:“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材料四 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并招徕大陆移民开垦荒地,派人向高山族人民传播先进的农业技术,加速了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郑成功收复和经营台湾,一直受到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崇敬,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
材料五 清政府在稳定了对内统治后,决定对台湾用兵,进一步实现国家统一。1683年,清军两万人进攻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根据材料一回答“隋炀帝三次派人前往台湾”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了行政机构是什么名称?
(3)根据材料四回答为什么台湾同胞尊称郑成功为“开台圣王”?
(4)通过以上学习,你得出什么结论?请你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统一大业的完成,使清王朝幅员辽阔,气势恢宏,成为亚洲头等强国,也是世界强国之一,并且莫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留给今人一份宝贵遗产。应该说,清代的国家统一,既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又与清统治者特别是康雍乾三帝顺应这一趋势,坚决与分裂势力做斗争,实行有利于统一大业的方针和政策相关。
(2)依据材料二,指出驻藏大臣的主要具体职责是什么?
(3)综上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材料一 国家统一大业的完成,使清王朝幅员辽阔,气势恢宏,成为亚洲头等强国,也是世界强国之一,并且莫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留给今人一份宝贵遗产。应该说,清代的国家统一,既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又与清统治者特别是康雍乾三帝顺应这一趋势,坚决与分裂势力做斗争,实行有利于统一大业的方针和政策相关。
——《简论清代的国家统一》
材料二 乾隆五十八年正式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明确规定“驻藏大巨督办藏内事务地位与达赖喇嘛和班禅平等……达赖喇嘛和班禅转世,必须由驻藏大臣亲临并履行“金瓶掣签”呼续——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分别与分裂势力作斗争的典型事例。(2)依据材料二,指出驻藏大臣的主要具体职责是什么?
(3)综上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4.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不断演变,不断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缜密者入缮写。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科场”涉及我国古代哪一制度?其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写出清朝为加强皇权在政治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3)明朝朱元璋采取了什么措施,导致图(三)与图(一)图(二)大不同?
(4)综合以上材料,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出怎样的演变趋势?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缜密者入缮写。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科场”涉及我国古代哪一制度?其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写出清朝为加强皇权在政治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3)明朝朱元璋采取了什么措施,导致图(三)与图(一)图(二)大不同?
(4)综合以上材料,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出怎样的演变趋势?
2.选择题- (共14题)
8.
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A.等级森严 |
B.商业繁荣 |
C.重农抑商 |
D.重文轻武 |
10.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中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昼市”“夜市”,许多交易可用“交子”,“动即千万”。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 )
A.汉代长安 ![]() | B.唐代洛阳 ![]() | C.北宋东京 | D.元朝大都 |
11.
英国人李约瑟博士曾说:“在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海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与这段话描述的史实相符的是
A.郑成功抗击荷兰收复台湾 |
B.郑和船队七下西洋 |
C.戚继光在浙江沿海大战倭寇 |
D.宋朝设市舶司,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
13.
明清小说以章回为结构,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下列章回目录选自《红楼梦》的是
A.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
B.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
C.诸葛亮舌战群懦,鲁子敬力排众议 |
D.粱山泊吴用举戴宗,揭阳岭宋江逢李逵 |
15.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
A.戚继光抗倭 | B.郑成功收复台湾 | C.康熙亲征噶尔丹 | D.雅克萨之战 |
16.
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的历史史实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A.司母戊鼎 |
B.开元通宝 |
C.锦衣卫印 |
D.金奔巴瓶 |
17.
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 与文字珠联璧合,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下图反映了明朝工农业生产技术面貌,最有可能出自( )


A.《齐民要术》 | B.《天工开物》 |
C.《本草纲目》 | D.《资治通鉴》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