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江义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5045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6

1.判断题(共1题)

1.
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辉煌灿烂。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等生产工具。
改正:
(2)宋朝时,小麦的产量跃居粮食作物产量首位,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改正:
(3)明代引进了原产于非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改正:
(4)明末科学家贾思勰著《农政全书》,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理论,介绍了欧洲水利工程技术。
改正:

2.综合题(共3题)

2.
中外交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道奇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的海外贸易呈现出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二: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变化的原因两点。
材料三:自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

——《近代中国史纲》

(3)材料三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对中国有何消极影响?
3.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的中央机构设置有何变化?此变化是从何时开始的?
(4)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发展变化趋势。
4.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建筑成就)

明长城示意图
(1)指出明长城的起止地点,并说明明长城为何而修筑。
(科技城就)
中国古代一向有重农传统,故而历代农书颇多,但同时却轻视手工业,少有全面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启蒙思潮中出现的“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是相符合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指出《天工开物》内容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外国学者是如何评价这一著作的?
(文学著作)
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突出表现于小说,出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通俗文学著作。
(3)明清时期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文学著作是什么?
(4)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列举题(共1题)

5.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
(1)________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2)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__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3)明朝时,科举考试只能在________的范围内命题。

4.选择题(共7题)

6.
我国古代之所以能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不断的制度创新分不开。下列制度创立于元朝的是
A.郡县制
B.科举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7.
运用历史地图感知历史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图反映了
A.国家统一和巩固
B.民族政权的并列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8.
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与辽、西夏、金的战争往往付出一定的代价议和,最终被少数民族所灭,然而,历史学家陈寅格对宋代文化给以极高赞誉“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开拓创新的史学著作,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确属中国文化之瑰宝。由此可知,宋代
A.文武兼备
B.重文轻武
C.重武轻文
D.以文驭武
9.
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10.
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D.明清工商业繁荣
11.
清朝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与中原地区的交流的有关事件是:
A.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B.康熙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C.推崇儒家学说营建孔庙
D.设置乌理雅苏台将军
12.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  )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

5.填空题(共2题)

13.
城市见证历史变迁。
(1)汉代“丝绸之路”的东部起点是________。
(2)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地方是________。
(3)明成祖将明朝的都城从南京迁到________。
(4)戚继光在________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倭寇。
14.
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
(1)1684年,清朝设立了________,隶属福建省。
(2)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________的俄军,最终使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3)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打败________,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列举题:(1道)

    选择题:(7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