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创新促进发展。
制度创新
(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经历了一个过程。请写出上面表格中A、B处应填入的合适内容。
材料 科举制在唐代起了重要作用。它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把官吏的选拔权彻底收归朝廷。科举制还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打破了官僚世家倚仗门荫资历对政权的垄断,为中小地主乃至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形成了由下层社会到上流社会的政治通道。特别是科举制将教育制度与选官制度结合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有利于陶冶官吏的操守品行,在维持社会稳定方面有明显作用。因此,科举制度不但得到了唐代统治者,而且得到了以后各个王朝的高度重视,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制度建树之一。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依据材料,概括科举制在唐代产生的影响。
[技术创新]
材料 中国古代科技在宋代发展至极盛,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武器三项重大发明创造是宋代科技最突出的成果。
指南针的改进给航海业带来划时代影响,宋代中国商船在波斯湾一带都极为活跃。阿拉伯人不久就从中国人这里学会使用指南针,指导航向,并将这一技术传到欧洲。在唐代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发明大大节省了人力,缩短了出书周期,这是印刷史上又一次重要的技术革命。活字印刷术大约14世纪传到朝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当西方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近代科学技术开始迅速发展之际,中国古代科技却因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扼制而发展缓慢,逐渐落后于西方。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
①指南针的改进与传播促进了中外航海事业的发展。 ( )
②雕版印刷术比活字印刷术更能提高印刷的效率。 ( )
③印刷术传播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进程。 ( )
④中国古代科技经历了从宋代的极盛到逐渐落后于西方的过程。 ( )
制度创新
人物 | 贡献 |
隋文帝 |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
A | 创立进士科 |
唐太宗 |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
B | 创立殿试制度 |
(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经历了一个过程。请写出上面表格中A、B处应填入的合适内容。
材料 科举制在唐代起了重要作用。它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把官吏的选拔权彻底收归朝廷。科举制还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打破了官僚世家倚仗门荫资历对政权的垄断,为中小地主乃至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形成了由下层社会到上流社会的政治通道。特别是科举制将教育制度与选官制度结合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有利于陶冶官吏的操守品行,在维持社会稳定方面有明显作用。因此,科举制度不但得到了唐代统治者,而且得到了以后各个王朝的高度重视,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制度建树之一。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依据材料,概括科举制在唐代产生的影响。
[技术创新]
材料 中国古代科技在宋代发展至极盛,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武器三项重大发明创造是宋代科技最突出的成果。
指南针的改进给航海业带来划时代影响,宋代中国商船在波斯湾一带都极为活跃。阿拉伯人不久就从中国人这里学会使用指南针,指导航向,并将这一技术传到欧洲。在唐代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发明大大节省了人力,缩短了出书周期,这是印刷史上又一次重要的技术革命。活字印刷术大约14世纪传到朝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当西方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近代科学技术开始迅速发展之际,中国古代科技却因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扼制而发展缓慢,逐渐落后于西方。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
①指南针的改进与传播促进了中外航海事业的发展。 ( )
②雕版印刷术比活字印刷术更能提高印刷的效率。 ( )
③印刷术传播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进程。 ( )
④中国古代科技经历了从宋代的极盛到逐渐落后于西方的过程。 ( )
2.
纵观中国数千年历史,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材料

(1)图1和图2是中国古代两个统一王朝的疆域图。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两图所示王朝的名称,并说明理由。(要求:至少两项理由,证据充分)
图1所示王朝为__________,判断理由__________。
图2所示王朝为__________,判断理由____________。
某班同学要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专题制作历史壁报,为此,他们搜集了以下历史资料:
(2)同学们为这一期壁报设计了四个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相关的主题(见下表)。请你在下面表格中任意选择一个主题,从上表中找出两则资料作为该主题的内容素材,参照示例在表中填写序号,并说明该资料与主题的关系。)
材料

(1)图1和图2是中国古代两个统一王朝的疆域图。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两图所示王朝的名称,并说明理由。(要求:至少两项理由,证据充分)
图1所示王朝为__________,判断理由__________。
图2所示王朝为__________,判断理由____________。
某班同学要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专题制作历史壁报,为此,他们搜集了以下历史资料:
1 | 元宣政院印照片 |
2 | 明代《抗倭图卷》照片 |
3 | 《顺治会晤五世达赖图》照片 |
4 | 台南市赤崁楼前广场上郑成功接受荷兰驻军投降的群雕图片 |
5 | 《清史稿》《台湾通史》等史籍中关于清朝设台湾府的文字材料 |
6 | 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照片 |
7 | 清代《平定准噶尔图卷》照片 |
8 |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图》 |
9 | 新疆伊犁将军府照片 |
10 | 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两块石碑的拓片。碑文是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的乾隆撰写的《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 |
(2)同学们为这一期壁报设计了四个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相关的主题(见下表)。请你在下面表格中任意选择一个主题,从上表中找出两则资料作为该主题的内容素材,参照示例在表中填写序号,并说明该资料与主题的关系。)
主题 | 序号 | 说明 |
示例: 民族宗教政策 | 3 | 该图反映了清朝皇帝礼遇西藏宗教首领的举措,清朝借助宗教的力量,加强了对西藏的控制 |
10 | 碑刻记录了土尔扈特部回归及清政府对其妥善安置的史实。清朝对土尔扈特部的优抚政策,有利于西北边疆的稳定,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
反抗外来侵略 | | |
| | |
平定地方叛乱 | | |
| | |
设置行政机构 | | |
| |
3.
中国对外交往的历史悠久。
材料

(1)邮票记载历史,也表达崇敬。某同学从自己的藏品中选择了上面四枚邮票参加学校组织的“中国古代杰出人物”集邮展览。如果为他的参展邮票确立一个主题,应该是( )
(2)请从②③④三枚邮票中任意选择一枚邮票,参照示例为其写参展说明。(多答或全部作答只阅第一项)
示例:①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材料

(3)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观察《宋代海外贸易图》,运用图上的信息并结合所学,说明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并指出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材料

(1)邮票记载历史,也表达崇敬。某同学从自己的藏品中选择了上面四枚邮票参加学校组织的“中国古代杰出人物”集邮展览。如果为他的参展邮票确立一个主题,应该是( )
A.佛教传播 | B.商业贸易 | C.友好往来 | D.航海壮举 |
示例:①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材料

(3)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观察《宋代海外贸易图》,运用图上的信息并结合所学,说明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并指出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4.
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某班学生开展京华古迹寻踪的历史考察,请你参与并回答活动中的问题。
第一小组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7—10 考察对象:八达岭长城
考察内容:中国古代长城 考察地址: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长城
实景照片:八达岭长城(局部)

考察记录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北方游牧部族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段,位于北京延庆区。1991年,八达岭长城作为中国长城的代表,接受了联合国颁发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证书”。
相关材料

材料一 贾谊《过秦论》中说,秦朝“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指边防),却(击退)匈奴七百余里。”
材料二 《明史》记载,明长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长城沿线)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第一小组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7—10 考察对象:八达岭长城
考察内容:中国古代长城 考察地址: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长城
实景照片:八达岭长城(局部)

考察记录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北方游牧部族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段,位于北京延庆区。1991年,八达岭长城作为中国长城的代表,接受了联合国颁发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证书”。
相关材料

材料一 贾谊《过秦论》中说,秦朝“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指边防),却(击退)匈奴七百余里。”
材料二 《明史》记载,明长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长城沿线)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1)观察《明长城示意图》指出明长城东起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地点),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长城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二小组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7—10 考察对象:清代军机处
考察内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考察地址:故宫博物院
实景照片:军机处外景

考察记录
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始设于雍正年间,初为处理西北军务的临时机构,后成为常设机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相关资料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只能抄写皇帝旨意,而不能夹杂自己的意见)
第二小组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7—10 考察对象:清代军机处
考察内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考察地址:故宫博物院
实景照片:军机处外景

考察记录
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始设于雍正年间,初为处理西北军务的临时机构,后成为常设机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相关资料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只能抄写皇帝旨意,而不能夹杂自己的意见)
(2)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请运用考察报告中的“相关资料”和所学知识为这一观点提供证据。
第一小组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7—10 考察对象:八达岭长城
考察内容:中国古代长城 考察地址: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长城
实景照片:八达岭长城(局部)

考察记录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北方游牧部族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段,位于北京延庆区。1991年,八达岭长城作为中国长城的代表,接受了联合国颁发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证书”。
相关材料

材料一 贾谊《过秦论》中说,秦朝“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指边防),却(击退)匈奴七百余里。”
材料二 《明史》记载,明长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长城沿线)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第一小组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7—10 考察对象:八达岭长城
考察内容:中国古代长城 考察地址: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长城
实景照片:八达岭长城(局部)

考察记录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北方游牧部族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段,位于北京延庆区。1991年,八达岭长城作为中国长城的代表,接受了联合国颁发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证书”。
相关材料

材料一 贾谊《过秦论》中说,秦朝“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指边防),却(击退)匈奴七百余里。”
材料二 《明史》记载,明长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长城沿线)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1)观察《明长城示意图》指出明长城东起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地点),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长城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二小组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7—10 考察对象:清代军机处
考察内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考察地址:故宫博物院
实景照片:军机处外景

考察记录
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始设于雍正年间,初为处理西北军务的临时机构,后成为常设机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相关资料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只能抄写皇帝旨意,而不能夹杂自己的意见)
第二小组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7—10 考察对象:清代军机处
考察内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考察地址:故宫博物院
实景照片:军机处外景

考察记录
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始设于雍正年间,初为处理西北军务的临时机构,后成为常设机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相关资料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只能抄写皇帝旨意,而不能夹杂自己的意见)
(2)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请运用考察报告中的“相关资料”和所学知识为这一观点提供证据。
2.选择题- (共22题)
6.
某同学在做“宋元时期大事年表”时,列出了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将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蒙古灭金 ②蒙古灭西夏 ③元朝统一全国 ④元朝建立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①③②④
①蒙古灭金 ②蒙古灭西夏 ③元朝统一全国 ④元朝建立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①③②④
10.
下图为古代某城市平面图,该城市为当时世界上最宏伟壮丽的城市之一。《马可·波罗行纪》曾说:“城市如此美丽,布置如此巧妙,我们竟不能用语言描述它。”该城市是


A.北宋东京 |
B.唐朝长安 |
C.元朝大都 |
D.明朝北京 |
12.
宋太祖和明太祖在位期间都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下列措施属于后者采取的是
①废除丞相制度 ②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③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④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①废除丞相制度 ②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③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④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17.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的融合。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
B.![]() |
C.![]() |
D.![]() |
23.
2017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真人秀节目,该节目通过记录现代人重现古代技术与工艺过程,实现现代人对古代匠人的理解。节目以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综合性科学技术书籍的名字命名,你推测这部书应该是
A.《天工开物》 |
B.《本草纲目》 |
C.《农政全书》 |
D.《齐民要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