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2017—2028学年下期末七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5039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8/9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
(2)材料二中的图3所示是何物?它最早出现在何地?图4是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请写出该作品的名称?
(3)材料三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中国古代的哪项重大发明为这一现象的出现提供了最重要的技术条件?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4)如果你选用以上材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
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步辇图》反映的是唐朝时期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止止堂集》
材料三: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办剪除,恐边激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这句名言出自哪一历史人物?
(3)材料三中“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组织了什么战役?之后,1689年清政府与“罗刹”国签署了什么边界条约?
(4)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4二、三中的两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特征?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期如何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

2.选择题(共14题)

3.
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那么“书圣”、诗圣”分别是指
A.王羲之、杜甫B.王羲之、李白C.颜真卿、李白D.柳公权、杜甫
4.
下列搭配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阿保机——契丹B.赵匡胤——北宋
C.元昊——西夏D.阿骨打——后金
5.
被宋神宗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史书是
A.《汉书》B.《春秋》C.《史记》D.《资治通鉴》
6.
历史上的“澶渊之盟”后保持了双方长时间的和平,订立此盟约的双方是
A.北宋和辽B.北宋和西夏C.北宋和金D.南宋和金
7.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A.唐朝B.北宋C.元朝D.清朝
8.
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我国宰相制度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
A.汉朝与宋朝B.秦朝与明朝C.秦朝与清朝D.唐朝与明朝
9.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齐民要术》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10.
你是一名导游,向外国游客介绍北京著名景点长城时说:“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是( )留下来的
A.秦朝B.汉朝C.隋朝D.明朝
11.
明朝末年,各地流传着“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民谣其中的“闯王”指(  )
A.陈胜B.吴广C.黄巢D.李自成
12.
我国引进的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在( )得到推广
A.宋朝时期B.元朝时期C.明朝时期D.清朝时期
13.
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成为我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的是
A.《红楼梦》B.《西游记》C.《三国演义》D.《水浒传》
14.
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乱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C.经济文化繁荣D.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15.
它被称为“国剧”,“它”指的是
A.秦腔B.汉调C.昆曲D.京剧
16.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出现了清明的统治时期,史称
A.开元盛世B.文景之治C.光武中兴D.贞观之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