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
材料一

(1)图一这种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
(2)图二这种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3)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后对儒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四 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4)材料三和材料四中明朝和清朝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皇权,在政治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各举一例)
(5)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文明交汇】
材料一 “一带一路”示意图

(1)丝绸之路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为开辟这一商路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冒险家是谁?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新疆将被打造成我国核心区,新疆早在西汉就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因国威之遐畅,我国的文化和外国的文化就起了交流互织的作用。……东北一隅,自高句丽、百济平后,新罗即大注意于增进中国文化。日本亦屡遣通唐使,并带了许多僧侣和留学生来。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举国的华化,实在此时。
——吕思勉《中国通史》
(2)材料二反映出唐朝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我国的文化和外国的文化就起了交流互织的作用”,试举一例说明。
材料三 “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涛如山,视诸夷域,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四 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庭璋在奏章中写道:“近来闽粤贸易,看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停驾不开者……在外番因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日见增昂……中外均无裨益。”
(4)材料一的奏章中反映了清朝实行的哪一政策?
【中国声音】
材料五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中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材料六 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1978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6)材料六中的“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哪次会议?这次会议所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扬改革之帆】
材料七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保证完成上缴的公粮,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7)小岗村农民冒着风险创造了什么政策?
【辟开放之路】
材料八

(8)1980年,我国设哪几个地方为经济特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
2.选择题- (共16题)
A.中国已经完全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 | B.帝国主义完成了对中国的瓜分 |
C.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 |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①成立中国同盟会 ②公车上书
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④武昌起义
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④⑤③ | B.②①④③⑤ |
C.①④③⑤ | D.②①④⑤③ |
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
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④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秋天的怀念(节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
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
A.詹天佑 | B.徐悲鸿 | C.严复 | D.侯德榜 |
A.土地改革运动 | B.农业合作化运动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
B.土地改革的顺利结束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③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 ④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