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在黏土做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出单字,再用火烧硬,成为陶字。排版时,在铁板上放置一个铁框,将陶字排满铁框为一版。一版印刷的同时,可以排另一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后,陶字拆下可再用, 所以称为活字。材料二: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战争中,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
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重大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谁?你知道它和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相比有什么优点吗?
(2)材料二中培根所说的应用在战争上的发明是什么?它是在何时发明、何时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他的发明对欧洲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培根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什么?
(4)材料二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边防”条载:“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永乐迁都北平,三面近塞。正统以后,敌患日多,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绵亘万里,分地守御。”
——《明史·兵志》(三)
材料二: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饮马长城窟行》
材料三:长城沿线“六十年来,塞上物阜(丰富)民安,商贾辐辏(支集),无异于中原”。
——明万历《宣府镇志》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秦、明两朝为什么修筑长城?
(2)你怎样理解材料二中反映的现象?
(3)你认为材料三的描写与长城有关吗?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
(1)这是_____朝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 ___________。
(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六部的最高长官对谁负责?
(3)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央和地方分别是怎样强化皇权的?
(4)为了监视臣民,他设立了什么机构?明成祖时期又设立了什么机构?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永乐三年(1405 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有何历史影响?
材料二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自有戚爷会抵挡。
(2)材料二中的“戚爷”指的是谁?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3)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本质区别?
2.选择题- (共24题)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向游牧民族交纳岁币以及绢帛
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
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
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 |
D.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 |
A.《三国演义》 | B.《水浒传》 | C.《红楼梦》 | D.《西游记》 |
A.王二的军队 | B.李自成的队伍 | C.张献忠的队伍 | D.高迎祥的队伍 |
A.《齐民要术》 | B.《本草纲目》 | C.《农政全书》 | D.《天工开物》 |
A. 民族矛盾尖锐 B. 皇权高度膨胀
C. 工商业市镇繁荣 D. 近代科学传入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