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甘肃省武威市第十七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4822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

1.综合题(共2题)

1.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6世纪),我国历史虽然处于政权分立、南北对峙、人口南迁的大分裂时期,但是我国历史前进的脚步并没有停止。
请回答:
(1)这一时期我国南方发展呈现出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这一时期我国北方历史发展呈现出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哪一次改革更加促进了这个特点的形成?
(3)这一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领先世界,艺术成就精彩纷呈,请在科技和艺术领域方面各举两个例子。
2.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40周年,实践证明唯有改革才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顾我国历史上的改革,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右边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僇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传统的汉文化得到更大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回答:为顺应生产力发展,“商君”采取了哪一经济措施?《史记·李斯列传》中又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   
(4)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2.选择题(共6题)

3.
“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材料中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A. 管仲改革 B. 商鞅变法
C. 孝文帝改革   D. 忽必烈改革
4.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
A.郦道元B.祖冲之C.司马迁D.贾思勰
5.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A.北方战乱频繁
B.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6.

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7.
在学完“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B.种植水稻
C.穿着麻布衣服D.烧烤食物
8.
《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    )
A.打击匈奴B.开拓疆域C.管理西域D.开通商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