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河南省濮阳市七年级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4817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5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防止游牧部落卷土重来,还修筑了长城,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O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材料二、下图: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三、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图片中,汉人日常生活中出现了方凳、胡床、这说明了当时的什么情况?
(3)材料三反应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4)结合三则材料,你认为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文化亦叫华夏文化或华夏文明,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学说备受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历史教学因地版权所有
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涵盖面很广,它包括中国书法、纂刻印章、中国结、京剧脸谱、文房四宝、佛、道、儒、国画、对联、二十四节气、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除儒家以外,还有哪些学派(说出任意两种即可)儒家思想什么时候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请你说出至少两个我国的传统节日?
(3)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很大,佛教起源于哪里?请你说出一个代表佛教文化的文化遗址?

2.选择题(共5题)

3.
“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性,学汉语,穿汉衣,与汉族通婚。”材料中的内容促进了
A.民族的融合
B.秦国战斗力
C.北魏经济发展
D.北魏的迁都
4.
周杰伦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兰亭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它是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5.
戴佳同学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如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
A.《论语》B.《史记》
C.《齐民要术》D.《资治通鉴》
6.
如图是我国1964年发行的4枚邮票。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
A.陶器
B.瓷器
C.青铜器
D.铁器
7.
一位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
A.秦朝的赋税很沉重
B.秦朝的刑法很残酷
C.秦朝的偷盗很猖獗
D.秦朝的徭役很繁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