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A.《左传》相传由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是我国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著作。 |
B.对联讲究协调,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 |
C.“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黄昏”和“人定”分别指戌时和亥时。 |
D.“会稽山阴之兰亭”中“阴”指山北水南,与之对应,“阳”指山南水北。 |
A.①不能喻之于怀 喻:比喻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兴:引起 |
B.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伴侣 ②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危险。 |
C.①虽趣舍万殊 趣:取向 ②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这篇文章 |
D.①其致一也 一:一样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美貌的女子 |
A.①茂林修竹 ②况修短随化 |
B.①所以游目骋怀 ②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C.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②固一世之雄也 |
D.①及其所之既倦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2.现代文阅读- (共1题)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3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朱自清《荷塘月色》)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品读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段描写了一幅月下美景图,从荷叶、荷花、荷香、荷波五个方面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幽恬静的氛围。 |
B.第二段借助叶子、花、树木,写出了月色朦胧的特点,作者按照从光到影,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描述,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 |
C.第二段作者描绘了一幅光影交错图,其中“酣眠”是指被一层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小睡”指的是朗照。 |
D.这三个段落皆为写景,每个段落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且比喻较为明显。 |
【小题3】第3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加以分析。
3.情景默写- (共1题)
(1)“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是很多人的美好愿望,但《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男主人公对爱情没有定准,感情不专。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自己被贬黄州后乘舟饮酒的闲适生活。
(3)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投机取巧,破坏规则”的行为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4.材料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