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7题)
A.百舸(gě) 青荇(xìng) 荡漾(yàng) 峥嵘(zhēng) |
B.彷徨(páng) 深邃(shuì) 漫溯(sù) 彳亍(chì chù) |
C.佝偻(lóu) 寥廓(kuò) 忸怩(nì) 颓圮(pǐ) |
D.玉玦(jué) 瞋目(chēng) 变徵(zhǐ) 忤逆(wǔ) |
①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②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许多出版社争相翻译国外的畅销书,缺乏起码的译校标准,完全随心所欲,读者莫衷一是。
③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④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而且也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
⑤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风华正茂的青年们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而奋斗。
⑥在这场精准扶贫的战役中,和平村的范书记劳苦功高,扶贫成绩显著,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扬。
A.②③④ | B.②⑤⑥ | C.①④⑤ | D.①③⑥ |
A.“一带一路”、“亚投行”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中国提出的这些倡议不仅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而且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 |
B.在落实新课标教学目标中,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围绕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 |
C.为了防止企业免遭破产命运,企业领导者必须研究市场新趋势,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这样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胜出。 |
D.经过22年的建造,有“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于2016年9月26日在中国贵州正式启用。 |
A.师德如山,让人仰止;师恩如海,难以为报。适逢先生80岁寿诞之际,诚邀各位回到老师身边,大贺恩师高寿。 |
B.作为公司的一名新员工,我很荣幸能莅临这个颁奖台。得知自己获奖,既意外又惊喜,心潮澎湃,过去一年的工作场景又浮现在眼前。 |
C.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
D.某校学生会的科普小报征稿启事中说“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本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正。恳切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们为办好《科学小报》近一点绵薄之力。” |
①何厌之有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③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大王来何操 ⑤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⑥燕王拜送于庭 ⑦群臣侍殿上者..⑧若属皆且为所虏…⑨军中无以为乐 ⑩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⑪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A.①④⑨/②⑦/③⑧/⑤⑪/⑥⑩ | B.①④/②⑦/③⑧/⑤⑪/⑥⑩/⑨ |
C.①⑩/②④⑦/③⑧/⑤⑪/⑥/⑨ | D.①④⑩/②⑦/③⑧/⑤⑪/⑥⑨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
B.《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西汉刘向整理,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
C.对联也叫“楹联”“对子”,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的最后一字必为平声,下联最后一字必为仄声。 |
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
2.诗歌鉴赏- (共1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出环境险恶,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
【小题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何点,字子晰,年十一,居父母忧,几至灭性。及长,感家祸,欲绝昏宦,尚之①强为娶琅邪王氏。礼毕,将亲迎,点累涕泣,求执本志,遂得罢。点明目秀眉,容貌方雅,真素通美,不以门户自矜。博通群书,善谈论。点虽不入城府,性率到,好狎人物。邀游人间,不簪不带,以人地并高,无所与屈,大言琪踞公卿,敬下。或乘柴车,蹑草靥,恣心所适,致醉而归。故世论以点为孝隐士,大夫多慕从之。时人称重其通,号日“游侠处士”。
宋泰始末,征为太子洗马。齐初,累征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并不就。园有卞忠贞冢,点植花于冢侧,每饮必举酒酹之。招携胜侣,清言赋咏,优游自得。性通脱好施,远近致遗,一无所逆,随复散焉。尝行经朱雀门街有自车后盗点衣者见而不言旁人禽盗与之点乃以衣施盗盗不敢受点令告有司盗惧乃受之点雅有人伦鉴,多所甄拔。知吴兴丘迟于幼童,称济阳江淹于寒素,悉如其言。哀乐过人。尝行逢葬者,叹日:“此哭者之怀,岂可思邪。”于是悲恸不能禁。
梁武帝与点有旧。及践阼,手诏论旧,赐以鹿皮巾等,并召之。点以巾褐引入华林园,帝赠诗酒,恩礼如旧,仍下诏征为侍中。捋帝须日:“乃欲臣老子。”辞疾,不起。复下诏详加资给,并出在所,日费所须,太官别给。天监二年卒,诏给第一品材一具,丧事所须,内监经理。
(节选自《南史·何点传》)
(注)尚之即何尚之,何点祖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行经朱雀门街/有自车后盗点/衣者见而不言/旁人禽盗与之/点乃以衣施盗/盗不敢受/点令告有司/盗惧乃受之 |
B.尝行经朱雀门街/有自车后盗点/衣者见而不言/旁人禽盗/与之点/乃以衣施盗/盗不敢受/点令告有司/盗惧乃受之 |
C.尝行经朱雀门街/有自车后盗点衣者/见而不言/旁人禽盗与之/点乃以衣施盗/盗不敢受/点令告有司/盗惧乃受之 |
D.尝行经朱雀门街/有自车后盗点衣者/见而不言/旁人禽盗/与之点/乃以衣施盗/盗不敢受/点令告有司/盗惧乃受之 |
A.居父母忧是居父母之丧,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居忧也可指遭遇亲人离世。 |
B.亲迎,指“迎亲”,是古时新婿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为古代汉族婚娴礼仪六礼之一。 |
C.琪踞,即“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简称箕或踞。这是一种轻慢的姿态。 |
D.在封建社会,帝王年号常用来纪年,如泰始、天监等。年号在用词上多有祈福、歌颂之意 |
A.何点容貌方雅,博学善谈。他眼明眉秀,容貌方正文雅,真率自然,豁达友善,不因门户高贵自夸;博览群书,善于谈论,与公卿高谈阔论。 |
B.何点无所拘束,从容悠游。他性格爽直,不插簪系带,有时乘着柴车,穿着草鞋,随心漫游,酒醉而归;招聚好友,赋诗吟咏,悠闲自得。 |
C.何点好为隐士,无意仕进。很多士大夫仰慕追随他,人们称赞和重视他的博通,称他为“游侠处士”;宋、齐朝廷多次征召,他都没有就任。 |
D.何点善于鉴才,哀乐过人。无论是年幼的丘迟还是低微的江淹,都曾得到他的赏识;他曾经路遇丧葬,想到哭者的悲伤,也不禁悲痛大哭。 |
(1)及践阼,手诏论旧,赐以鹿皮巾等,并召之。
(2)捋帝须日:“乃欲臣老子。”辞疾,不起。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的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自杨荫榆带军警入校,至章士钊雇老妈拖出,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作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 “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失丢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竟究去了那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的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的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
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原文选自:痛哭和珍 作者:石评梅)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致,读来使人潸然泪下。 |
B.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
C.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
D.最后一段“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深刻地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作者对未来的担忧。 |
E.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小题3】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4】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啊,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意。
5.情景默写- (共1题)
(1)《沁园春 长沙》一词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这一问,含蓄地提 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2)《鸿门宴》中,樊哙闯军帐中时“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两句与《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相同,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3)《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说真的猛士,在黑暗面前不逃避,在屠杀面前不退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作文- (共1题)
下面是关于素养的一些关键词:国家认可、责任担当、人文情怀、国际理解、理性思维、自我管理、批判质疑、健全人格、审美情趣……
在你看来,哪些素养对于现代中学生最为重要?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表达你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7.语言表达-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