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①或棹孤舟 ②眄庭柯以怡颜 ③雄州雾列
④宾主尽东南之美 ⑤而后乃今将图南 ⑥屈贾谊于长沙
⑦襟三江而带五湖 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⑨燕赵之收藏
A.①③⑤/②⑥/④⑦⑧/⑨ | B.①②⑤/③⑦/④⑥/⑧/⑨ |
C.①⑤/②⑧/③④⑦/⑥/⑨ | D.①⑤/②⑥/③/④/⑦⑧/⑨ |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③纤歌凝而白云遏
④而莫之夭阏者 ⑤赵尝五战于秦 ⑥奚以知其然也
⑦今臣亡国贱俘 ⑧都督阎公之雅望 ⑨斯用兵之效也
A.①③/②④⑧/⑤/⑥/⑦⑨ | B.①⑦/②⑧/③/④⑥/⑤/⑨ |
C.①③/②⑧/④⑥/⑤/⑦⑨ | D.①⑦/②/③⑤/④/⑥⑧⑨ |
A.悟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 气凌彭泽之樽(超过) 舅夺母志(强行改变) 故夫知效一官(胜任) |
B.恨晨光之熹微(遗憾) 控蛮荆而引瓯越(连接) 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 族庖月更刀(众、一般) |
C.洎牧以谗诛(及、等到) 期山东为三处(约定) 听臣微志(听信)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 |
D.志怪者也(记载)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比)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田况字元均,少卓荦有大志,好读书。举进士甲科,补江陵府推官,迁秘书省著作佐郎。举贤良方正,改太常丞、通判江宁府。赵元昊反,夏竦经略陕西,辟为判官。时竦与韩琦、尹洙等画上攻守二策,朝廷将用攻策,范仲淹议未可出师。况上疏曰:“夏竦、韩琦、尹洙同献此策,今若奏乞中罢,则是自相违异;欲果决进讨,则又仲淹执议不同。乞召两府大臣定议,但令严设边备,若有侵掠,即出兵邀击;或贼界谨自守备,不必先用轻举。如此则全威制胜,有功而无患也。”于是罢出师议。保州云翼军杀州吏据城叛,诏况处置之。况督诸将攻,以敕榜招降叛卒二千余人,坑其构逆者四百二十九人,以功迁起居舍人。徙秦州。丁父忧,诏起复,固辞。又遣内侍持手敕起之,不得已,乞归葬阳翟。既葬,托边事求见,泣请终制,仁宗恻然许之。帅臣得终丧自况始。服除,以枢密直学士、尚书礼部郎中知渭州。迁右谏议大夫、知成都府。蜀自李顺、王均再乱,人心易摇,守得便宜决事,多擅杀以为威,虽小罪,犹并妻子徒出蜀,至有流离死道路者。况至,拊循教诲,非有甚恶不使迁,蜀人尤爱之。迁给事中,召为御史中丞。既至,权三司使。况钩考财赋,尽知其出入,乃约《景德会计录》,以今财赋所入,多于景德,而岁之所出,又多于所入。因著《皇祐会计录》上之。以疾,罢为尚书右丞、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提举景灵宫,遂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宣简。况宽厚明敏有文武材与人若无不可至其所守人亦不能移也其论天下事甚多其论甚伟然不尽行也有奏议二十卷。
(节选自《宋史·田况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况宽厚明敏/有文武材与/人若无不可/至其所守/人亦不能移也/其论天下事甚多/其论甚伟/然不尽行也/有奏议二十卷/ |
B.况宽厚明敏/有文武材与/人若无不可/至其所守人/亦不能移也/其论天下事甚多/其论甚伟/然不尽行也/有奏议二十卷/ |
C.况宽厚明敏/有文武材/与人若无不可/至其所守/人亦不能移也/其论天下事甚多/其论甚伟/然不尽行也/有奏议二十卷/ |
D.况宽厚明敏/有文武材/与人若无不可/至其所守人/亦不能移也/其论天下事甚多/其论甚伟/然不尽行也/有奏议二十卷/ |
A.经略,宋时设置的经略安抚使的简称,掌边区兵民之事。 |
B.辟,指君主召见大臣并授予官职,或高官征召僚属等。 |
C.丁父忧,指朝廷官员在位期间,遇父母去世,辞官守孝。 |
D.致仕,亦称致事、致政、休致等,指古代官员离职退休。 |
A.田况卓越出众,科考顺利。他喜爱读书,先考取进士甲科,补任江陵府推官;后考取贤良方正科,改任太常丞。 |
B.田况思虑周详,谋划谨慎。两府大臣意见尚未一致时,他建议加强边防戒备,静候时机,主动出击,确保战功。 |
C.田况忠于朝廷,平叛建功。保州云翼军据城反叛,田况奉诏处置此事,平定叛乱,建立功勋,升任起居舍人。 |
D.田况重视教化,体恤百姓。任成都知府,一改前任官员擅杀立威、轻罪重罚的做法,安抚教化百姓,深受爱戴。 |
(1)时竦与韩琦、尹洙等画上攻守二策,朝廷将用攻策,范仲淹议未可出师。
(2)又遣内侍持手敕起之,不得已,乞归葬阳翟。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文言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