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二

适用年级:一年级
试卷号:646467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9/8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期(qiān)    染(jiàn) 费(mí) 河水汤(shānɡ)
B.难(lí) 死(kè)        荷(jì) 岌可危(jí)
C.石(pán) 公(mǒu) 伶(pīnɡ)    绔子弟(wán)
D.笼(fán) 陌(qiān) 鸟(jī) 周公吐(pǔ)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知我哀  莫:没有人   家来贵门    谢:谢绝
B.车帷裳 渐:渐渐    何方圜之能兮  周:合
C.其黄而 陨:落 同心而离居    同心:感情深厚
D.对酒歌 当:应当    规矩而改错   偭:违背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C.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D.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2.诗歌鉴赏(共2题)

4.
(题文)阅读《短歌行》,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
曹 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小题1】(小题1)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你同意“怜才”一说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小题2】(小题2)解析“周公吐哺”典故的含义。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小题1】前两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小题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小题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两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后赤壁赋
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 ①巉(chn)岩:险峻的山岩。②披蒙茸:披,分开;蒙,覆盖;茸,这里指杂草。③冯夷:水神名。④玄裳缟衣:玄,黑色;缟,白色丝织品;裳,下裙;衣,上衣。⑤畴(chóu)昔:往昔,从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客予,过黄泥之坂 从:跟随
B.顾所得酒乎     安:哪里
C.掠予舟而西也     西:西方
D.道士笑 顾:回头看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B.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C.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D.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段写泛游之前的活动,交代了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做的准备。
B.第三段中的“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既是写实,又多少带有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C.本文中道士化鹤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在出世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态;《赤壁赋》中“苏子”的议论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思想。
D.本文和《赤壁赋》都表现出一种消沉和虚无的思想,这正是作者的思想局限造成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雅的产生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雅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礼为衡量的标准。而只有雅的观念产生,雅乐与俗乐之间才开始真正有了区分。在雅乐的生产过程中,“艺术加工”有着重要的作用。
雅乐有些是专业艺人的创作,有些却是对俗乐进行艺术加工的结果。俗乐是依“俗”的原始含义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而自然形成的,期间没有经过刻意的艺术加工,因而保留的原始的、民间的东西多一些。如果俗乐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与改造,并且能够遵从礼的规范,就变成了雅乐。如《诗经》中的《国风》,很多都是乡间的俗乐,但它们经过乐官的加工后,就成为能在正式场合演奏的雅乐了。对俗乐的艺术加工,实际上涉及题材选择、乐曲修整、协调音律、舞蹈编排,以及最后的审查、修订等诸多生产领域与环节。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与社会分工程度,加工才能顺利进行。可以说,只有社会分工的出现,才使得从事精神生产的人脱离了物质生产,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进行专业的精神生产,并因此而具有了很高的专业文化修养。如“太师”“乐师”等专职乐官的出现,就使得音乐的生产有了比较明确的分工,同时也为雅乐的艺术加工活动提供了专业的人才保障。而《礼记·乐记》中“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和《荀子·王制》中“修宪命,审诗商,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太师之事也”更是从制度上为社会分工和艺术分工找到了依据。因此,在由俗到雅的音乐生产过程中,艺术加工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雅乐的生产过程中,由俗向雅的艺术加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的艺术加工,一个是间接的艺术加工。直接的艺术加工,就是针对音声、曲调、节奏、词句等所作的直接修改。如周代的乐官所进行的剔除邪音的工作,就是直接的艺术加工。间接的艺术加工主要表现在对不同方言的诗歌进行翻译过程中的加工。原来的作品,所用的语言可能是极为通俗的方言,但由于翻译者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在翻译作品时,会自觉地根据自己的修养,将通俗的语言雅化,再呈现给贵族统治者。这种加工,更多是依靠文人的自觉意识来雅化作品。如钱穆在《中国民族之文字与文学》一文中说:“鄂君子皙泛舟新波,越人拥楫而歌……曰:‘吾不知越歌……。’乃召越译使楚说之。……此所谓越歌而楚说之者,其实即俗歌而雅说之者也。”可见,在雅乐的生产过程中,艺术加工是无时不在的,它是由俗向雅转变的关键因素。由于它的存在,俗乐可以转为雅乐。同时,雅乐中也可能会包含着俗乐。雅乐与俗乐之间这种复杂的相互包容关系,正是艺术加工得以产生并长久存在的原因。
综上所述,由俗到雅的艺术加工在雅乐产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经过了艺术加工的音乐不一定就是雅乐,但雅乐的产生,却一定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
(摘编自何涛《“艺术加工”在雅乐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雅乐与俗乐真正开始有所区分,是在雅的观念产生之后,而雅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又以符合礼的规范作为衡量标准。
B.只有一部分雅乐源于对俗乐的艺术加工,其他的雅乐则出自专业艺人之手,这些艺人在创作之初就已经考虑到礼的要求。
C.俗乐之所以能够较多地保留一些原始的、民间的东西,是因为它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并没有经过刻意的艺术加工。
D.太师、乐师等乐官的主要职责,是遵循艺术的规律,将采集到的乡间俗乐加工为能在正式场合演奏的雅乐。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雅的观念和标准,是区分雅乐和俗乐的前提,而雅的判断标准又是以礼为前提的。
B.文章从艺术加工对雅乐的重要作用着眼,较为深入地阐述了俗乐转化为雅乐的条件。
C.文章认为,直接的艺术加工和间接的艺术加工,形成了俗乐转变为雅乐的全部过程。
D.对俗乐被加工成雅乐,文章以《国风》中的作品为例,指出了社会分工的决定作用。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中的《大雅》《小雅》都是雅乐。《国风》中一些原本源于俗乐的篇章,也通过乐官的加工成为了雅乐。
B.在周代乐官对俗乐进行的艺术加工之中,直接修改包括了剔除邪音的工作,这里的“邪”是相对于“礼”而言。
C.钱穆所谈论的“越歌而楚说之”从艺术加工的角度看属于间接修改,是指俗乐经由诗歌翻译的过程转变成了雅乐,即所谓的“俗歌而雅说之”。
D.雅乐和俗乐并非泾渭分明,雅乐之中可能存在俗乐,俗乐可以转变为雅乐,艺术加工使得二者之间产生了一种复杂的相互包容关系。

5.情景默写(共1题)

8.
(题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埋怨楚王贤愚不分,没有主见,轻易听信周围群小的挑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现诗人执着追求理想,即使失去生命也心甘情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表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怀二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常见声音的句子是: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

6.材料作文(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典故教育后世。如“前车之鉴”“一诺千金”“负荆请罪”“三顾茅庐”“闻鸡起舞”“卧冰求鲤”“精忠报国”“孔融让梨”“邯郸学步”“唇亡齿寒”等。
请以其中两三个成语典故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7.语言表达(共4题)

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心理学家为了测定儿童的勇敢,设计了一个名叫“拾柴火”的教育性试验。实验者以保育院的40个小朋友为对象,把一些湿的柴火放在离宿舍不远的地方,而把一些干柴火放在山沟里。在冬天的夜晚,实验者要求儿童去取柴火,发现有些孩子勇敢地到山沟里去取柴,________。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通过教育,______________,但仍有20多个孩子没有多大变化。这个实验使实验者观察到,___________。
11.
请参照示例形式,为曹操或陶渊明写一则人物短评。
示例:屈原——世人皆醉,唯你独醒。尘世昏暗,万马齐喑,而君秉持高洁,疏离邪恶,壮志可与日月争光。于是,孤独成为一种伟大的情感;于是,死亡成为一种唯美的跨越。自你归去,汨罗江畔的墨香和正气弥漫了千年。
12.
长风中学高三二班班委商定,要组织全班同学在周六去省博物馆参观,现有信息如下:
(1)将租一辆客车集体前往和返回,单程车程约 30 分钟;
(2)博物馆开放时间为 8:30——17:00,10:30 和 15:30 各有一场 15 分钟的古乐表演;
(3)拟参观时限为 3 小时。 假如你是班长,请规划此次活动,写一则短消息发在班级群中通知大家,字数不超过 100 字。
13.
(题文)请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改写成一段以描写为主的话,要求语言形象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2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