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1.
下列有关中国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的情况来标记日期的,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
B.六合正相应: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天干地支都相适合。仕宦于台阁:台阁,原指尚书台,此句意指大的官府。 |
C.“长乐王回深父”一句中,“父”通“甫”,是对人的尊称。 |
D.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
2.文言文阅读- (共2题)
2.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小题。
【小题2】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虽趣舍万殊 趣:往,取。 |
B.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暂:一时 |
C.终期于尽 期:约定 |
D.修短随化 修短:长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 |
A.当其欣于所遇/而君幸于赵王 |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C.已为陈迹/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D.夫人之相与/耳得之而为声 |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
B.选文第一段,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
3.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例:何可胜道也哉
【小题2】下列划线词语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孰能讥之乎?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吾其还也 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题3】翻译两篇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小题1】划线词语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何可胜道也哉
A.日出江花红胜火 | B.予观夫巴陵胜状 |
C.二战而一胜一负 | D.举不胜举 |
①其孰能讥之乎?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吾其还也 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①②同,③④异 | B.①②异,③④同 |
C.①②③④全不相同 | D.①②③④同 |
(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