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4635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30

1.选择题(共6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片片烟雨朦胧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________,让人恍然进入梦境。現在,(    ),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何人所這,现已无从考证,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氳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或是________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踌躇彷徨,那么宁静,那么典雅。

油纸伞不仅脸我走过少年和童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变、破损、直到永远地消失。如今,油纸伞早已被自动伞,折叠伞所取代,它们做工精细,变化无穷,如五彩的花朵在大街上、小巷里次第开放。虽然我清楚地知道,它们也源于油纸伞的构想,是油纸争的沿袭,但已缺乏了油纸伞的诗意,因为它们已没有了木质的温润,油纸的芬芳;没有了其张开时的热烈、坦诚和闭合时的羞涩、__________,已缺失了一个民族的古典情怀。所以,当若诗若梦的油纸伞逝去后,我们就再也无缘读到一首像《雨巷》那样令人心澄眼热的诗歌和一个像《白蛇传》那样________的故事。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接踵而至  眉清目秀  情不自禁  缠绵悱侧
B.纷至沓来  明眸皓齿  含情脉脉  缠绵悱侧
C.接踵而至  明眸皓齿  情不自禁  辗转反侧
D.纷至沓来  眉清目秀  含情脉脉  辗转反侧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
B.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C.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
D.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油纸伞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
B.油纸伞不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
C.油纸伞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
D.油纸伞仅陪我走过少年和童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霉变、破损,直到远地消失。
2.
下列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今太子迟之,请决矣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
B.①秦王必喜而善臣   ②而燕国陵之耻除矣
C.①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②北蛮夷之人,未尝见天子
D.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4.下列气体的制备可采用下图装置的是
5.
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③夫晋,何厌之有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⑤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⑥大王来何操  ⑦是寡人之过也  ⑧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⑨不然,籍何以知此  ⑩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A.①⑧/⑤/③⑥⑨/②④/⑦⑩B.①④⑦/③⑥/②⑤⑩/⑧⑨
C.①⑤⑩/③⑥⑨/②/④/⑦⑩D.①④/③/⑥⑨/②⑦⑩/⑤⑧
6.
下列对句中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虽欲长侍足下”,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几乎已不再使用。
B.“今闻购将军之首,千斤”,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至易水上,既,取道”,祖,临行时祭祖先,是古时常见的一种送行仪式,这里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为变徵之声”,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壮。

2.诗歌鉴赏(共1题)

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长沙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曾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枫、碧水、雄鹰、鱼儿这些客观物象,一经融入作者的主观情趣,就成了种种美的意象,作者借此抒发了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感受和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B.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象与诗人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C.从美学上讲,这首词展示的是一种崇尚美。这种崇尚美既是来自此种所描绘的雄奇伟丽风光,更是来自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改造旧世界的伟大理想和胸怀。
D.这首词中的秋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为“寒秋”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相比之下古人“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作客”这样的诗句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境界上都显得逊色了。
【小题2】诗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
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2000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也被称为“乐”。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于内心的幸福。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合者,谓之人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尽伦”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现自己的幸福。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
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是坚忍不拔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人就已经通过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这种幸福观对后世的许多中国人影响很大。
B.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是幸福的重要内容,但与之相较,精神层面的快乐则是必须的,是更应该看重的内容。
C.“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中提出的观点说明个人的发展终究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
D.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天下百姓的幸福念念不忘。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从而修身行道,先秦诸子认为这样做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
B.不沉溺于物质享受不等同于不追求物质财富方面的幸福,先秦诸子在这方面强调的是要持一种淡泊的态度,因为他们更看重精神快乐。
C.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实现幸福,即便是在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这些问题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D.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他主张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高度赞赏安贫乐道的弟子,孟子主张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在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方面有重要意义。
B.墨子认为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所以,他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
C.在先秦诸子看来,只有不因外在的诱惑而丧失气节,不因外在的压力而改变主见,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
D.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这是一个追求幸福之人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的体现。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①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②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③记念刘和珍君。
【小题1】“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这里的“此”指的是
A.通过女师大事件,作者看到了中国女子办事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B.“三一八”惨案中,作者认清了当局者的凶残,流言家的下劣,中国女性临难之从容。
C.“三一八”惨案中,三个女子临难从容、殒身不恤的行为证明了人民是压不倒的,人们由此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D.“三一八”惨案使苟活者看见了微茫的希望,使真的猛士更奋然前行。
【小题2】“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一话有什么含义?
【小题3】刘和珍等人面对反动统治的血腥屠杀,毫不回避,愤然而起,追寻真理与革命。文中,鲁迅先生不赞成徒手请愿。请谈谈你对刘和珍等人的行为的看法。

4.情景默写(共1题)

10.
默写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记念刘和珍君》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中写与康桥离别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

5.材料作文(共1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临河三中《学生日常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禁止将手机带入校园;迄今为止,政教处处理因手机违规的学生已将近100人。
材料二:“昨天我参加了同学聚会……在饭桌上,每个人都拿着手机,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有人提议去KTV,好,一路上却依然是手机,……原以为音乐会点燃他们的热情,但我错了,他们的手里不是麦克风,而是手机,一部又一部智能手机。……”——节选自高一学生周记。
材料三:“在老家过年,亲友们不要糖果,不要饮料,不聊天。进门先问wifi密码,然后再找插座,玩手机玩iPad;饭桌上,每道菜拍照后赶紧发朋友圈微博。”——网友
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它也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当代高中生,你对上述材料有何感想,请以此写篇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书写要求:①工整且有体,字号大小匀称②不写连笔字,不要乱画乱涂。

6.语言表达(共1题)

12.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个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春节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端午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7.其他(共1题)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