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A.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孔孟的儒家学说,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 |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部中国古代经典;“传”指传记,是关于古代圣贤生平和思想的记录。 |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写下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光耀千古的诗文名篇。 |
D.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与苏轼并称“苏辛”,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庐山卧龙庵记
朱熹
卧龙庵在庐山之阳,五乳峰下。子自少读龟山先生杨公诗,见其记卧龙刘君,隐居辟谷,木食涧饮,盖已度百岁而神清眼碧,客至辄先知之,则固已知有是庵矣。去岁蒙恩来此,又得陈舜俞《庐山记》。读之其言曰凡庐山之所以著于天下盖有开先之瀑布见于徐凝李白之诗康王之水帘见于陆羽之《茶经》。至于幽深险绝,皆有水石之美也。此庵之西,苍崖四立,怒瀑中泻,大壑渊深,凛然可畏。有黄石数丈,隐映连属在激浪中。视者眩转,若欲蜿蜒飞舞,故名卧龙。此山水之特胜处也。于是又知其泉石之胜。
乃如此间以行田,始得至其所。则庵既无有,而刘君亦不可复见,独其泉石之胜犹昔。然其壮伟奇特之势,则有非陈《记》所能仿佛者。予既惜其出于荒堙废壤,而又幸其深阻夐绝,非车尘马迹所能到,倘可得擅而有也。乃捐俸钱十万,属西园隐者崔君嘉彦,因其旧址,缚屋数橡,将徙居焉。又缘名潭之义,画汉丞相诸葛公之像,置之堂中。而故友张敬夫尝为赋诗,以纪其事。
然庵距潭犹数百步,步乱石间,三涉涧水乃至。又无所托足以寓瞻眺。因相其东崖,凿石为磴,而攀缘以度。稍下乃得巨石,横出涧中,仰翳乔木,俯瞰清流,前对飞瀑,最为谷中胜处。遂复作亭其上,榜曰“起亭”,以为龙之渊卧者,可以起而天行矣。
(选自《明清游记散文选》)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隐映连属在激浪中 属:连接 |
B.倘可得擅而有也 擅:擅自 |
C.因相其东崖 相:察看 |
D.遂复作亭其上,榜曰“起亭” 榜:匾额 |
A.读之其言/曰凡庐山之所/以著于天下/盖有开先之瀑布见于徐凝李白之诗/康王之水帘见于陆羽之《茶经》 |
B.读之其言/曰/凡庐山之所以著/于天下盖有开/先之瀑布见/于徐凝李白之诗/康王之水帘/见于陆羽之《茶经》 |
C.读之/其言曰/凡庐山之所以著/于天下盖有开先之瀑布/见于徐凝李白之诗/康王之水帘/见于陆羽之《茶经》 |
D.读之/其言曰/凡庐山之所以著于天下/盖有开先之瀑布见于徐凝李白之诗/康王之水帘见于陆羽之《茶经》 |
A.辟谷,古代一种养生之术,不食五谷,是隐士常用的一种修炼方式。 |
B.《茶经》,我国最早的关于茶叶生产、饮茶技艺和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 |
C.行田,谓经行于田间,文中是指作者趁公务闲暇时,进行踏青郊游活动。 |
D.诸葛公,指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
A.作者朱熹少时读龟山先生的诗作,就知道庐山北侧的五乳峰下有座卧龙庵。 |
B.陈舜俞《庐山记》描写卧龙庵周围壮伟奇特的景色,认为是庐山最美的风光。 |
C.作者为卧龙庵地处荒僻遭到废毁感到可惜,但又喜欢这与尘世隔绝的所在。 |
D.作者因为庵名“卧龙”隐含飞腾之意而重修了卧龙庵,并写作本文来记其事。 |
(1)木食涧饮,盖已度百岁而神清眼碧,客至辄先知之。
(2)属西园隐者崔君嘉彦,因其旧址,缚屋数椽,将徙居焉。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